一、医美注射材料行业概况
医美注射类产品主要包含玻尿酸类、胶原蛋白类、再生材料类以及肉毒素类。其中,玻尿酸、胶原蛋白和再生材料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的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这类产品通常由注射器及预置于注射器或安瓿瓶中的材料构成;而肉毒毒素虽广泛应用于医美注射,却属于医疗用毒性药品范畴。
二、医美注射材料行业政策
2019年药监局发布《透明质酸钠类面部注射填充材料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监管范围开始聚焦到产品层面,此后肉毒素、重组蛋白等注射类医美产品逐步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在终端医疗美容经营的合规性方面,国家不断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广告绝对化用语执法指南》等行业政策进一步规范行业运行体系。
三、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辅料生产及器械制造包括,其中原材料包括透明质酸(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PLLA)、动物源胶原蛋、肉毒素原料、聚己内酯(PCL)等,器械包括注射器等,产业链中游包括医美注射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下游销售渠道包括公立医院和私立连锁结构。
2、全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爱美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医美行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仅次于美国)。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894亿元,2020-2024年CAGR为16.9%。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四、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整体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增长至346亿元,2021-2024年CAGR为31.3%。未来,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将呈现“技术驱动、合规先行、消费分级、生态重构”的特征。再生材料与重组胶原蛋白的爆发式增长、智能化诊疗的普及下沉市场与男性消费的崛起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2、细分市场规模
玻尿酸是最早规模化应用的医美注射材料,消费者认知度,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玻尿酸市场规模约125亿元,同比增长21.4%。肉毒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放松过度收缩的肌肉,对动态皱纹(如眉间纹、鱼尾纹、抬头纹)疗效显著,是唯一能针对性改善动态纹的非手术手段,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肉毒素市场规模约99亿元,同比增长22.2%。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用胶原蛋白与医美注射用再生材料市场规模分别为67亿元与55亿元。
3、市场结构
玻尿酸和肉毒素使用广泛、应用成熟、应用频率最高,且玻尿酸代谢后需定期补打,肉毒素效果消退后需重复注射,用户复购率超70%,构成医美机构稳定现金流,所以市场规模相对较高。2024年中国医美注射材料细分市场结构中,医美注射用玻尿酸占比约36%,医美注射用肉毒素占比约29%,医美注射用胶原蛋白占比19%,医美注射用再生材料占比16%。
4、中国医美注射材料NMPA批准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根据医美注射用材料NMPA获批情况,目前玻尿酸国产(含港澳台)批准数量和进口批准数量旗鼓相当,再生材料国产批准数量高于进口,肉毒素和胶原蛋白国产批准数量低于进口。
五、医美注射材料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医美注射材料产业链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地区,其次是在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以及北京市等地区。目前,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A股上市企业数量较少,主要A股上市企业包括: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巨子生物等。
六、医美注射材料行业趋势
1、智能化与定制化
Al面部分析系统辅助设计注射方案,误差率降至0.5mm以内:3D打印技术根据个体骨骼结构定制填充模型,塑形精准度提升30%。基因检测+AI算法的“千人千面”抗衰方案开始落地,如外泌体疗法结合基因表达分析的细胞级抗衰。
2、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
我国玻尿酸原料出口占全球80%,终端产品借“一带一路”拓展东南亚、中东市场,如华熙生物在印尼推出高性价比水光针:国际品牌则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东方面部美学“设计如艾尔建的下颌线塑形方案。
3、审批门槛提升
注射材料全部按川类医疗器械监管,平均审批周期延长至5-8年(如肉毒素)2023年新规要求再生材料临床试验样本量增加50%。2024年国家药监局查处非法注射案件超2000起,推动合规化进程。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