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物质行业概述
1、定义及特点
标准物质作为分析测量行业中的“量具”,在校准测量仪器和装置、评价测量分析方法、测量物质或材料特性值和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等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发展历程
我国计量科学和标准物质发展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有限使用的标准物质都是从国外进口。国内第一个标准物质诞生于1951年,由国家钢铁研究总院研制。1955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作为国家计量基准的研制者,承担了各领域计量基准的研究和发布等重要工作。进入21世纪我国标准物质行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本土标准物质生产者体系与国际接轨,标准物质生产者和有证标准物质的数量日益增加,质量显著提高。
二、标准物质行业发展背景
1、政策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标准物质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市监计量发[2021]78号)等政策文件将标准物质定义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明确标准物质是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生物等专业领域统一量值、开展量值传递溯源的主要载体,发挥着“测量砝码”的重要作用,以及明确标准物质建设管理工作发展的中远期目标。
2、社会环境
标准物质属于科学服务行业的一个子行业,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取得新突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1%,2016-2024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复合增长率高达11%,目前,我国研究经费投入位居世界第二,增速快于发达国家。
三、标准物质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标准物质的上游聚焦基础材料与技术研发,包括高纯度化学品、生物样本等原材料供应,以及计量学研究、提纯技术开发等核心能力。中游为标准物质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制药、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同时延伸至半导体制造、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
2、产业链下游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行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下游需求的持续上升,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迅速。2023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4264.8亿元,2018-2023年CAGR约为10.53%。
四、标准物质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标准物质市场整体呈快速增长状态,据统计2024年国内标准物质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41.58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6.67%。细分领域中,环境与食品、医药与临床、工业与消费品、生物化学等领域由于与百姓生活与健康直接相关,受到的重视程度高,预计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标准物质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五、标准物质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标准物质企业起步晚,市场主体初期以小型经销商为主。但近年来,我国本土标准物质生产者体系与国际接轨,标准物质生产者和有证标准物质的数量日益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标准物质行业形成了三大类主要竞争者,包括各国官方试验检测机构、拥有标准物质业务的国际集团公司以及中国本土标准物质公司。
2、重点企业介绍
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标准物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标准物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工业、消费品、医药、临床、生物化学等检测领域,直接服务于检验检测技术工程师、科研工作者及科学家。2024年度坛墨质检公司营业收入金额为1.92亿元,其中标准物质、标准品的营业收入为1.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7.48%。
六、标准物质行业发展趋势
在标准物质行业,欧美国家由于发展和市场化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固化的行业状况,新产品需求增长较低,企业兼并重组多于新标准品公司的建立,类似LGC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标准物质和试剂企业实现扩张的案例将继续增加。国内标准物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的标准物质生产者和国产标准物质数量还将继续增加。在产品方面,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更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必然产生更多新的产品及污染物,导致检测项目和标准物质尤其是有机标准物质数量的增加;随着高端质谱仪器的发展及其在检测行业的普及,高通量靶向与非靶向质谱筛查将越来越多,标准物质检测数据库需求增加;为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越来越多的多组分混合标准溶液、多组分纯品混合标准品的使用将成为趋势;食品、环境、医药和临床检测对目标物或有害残留物的痕量和超痕量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市场对稳定同位素标记产品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国产标准物质特别是有证标准物质的研发仍然会长期保持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民营企业为辅的格局,但是民营标准品企业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辅助作用。本土标准物质生产者将会继续学习和借鉴欧美等国家的经验,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我国标准物质的质量。在未来10-20年内将有国产标准物质生产者脱颖而出,跨过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人才培养、技术积累、经验积累、产品成熟等难关,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国际知名的国产标准物质品牌。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标准物质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标准物质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