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旧小区行业概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早期建设的老旧小区逐渐出现设施老化、功能缺失、环境恶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老旧小区改造是指对城市、县城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进行的综合改造提升工程。
二、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行业发展背景
1、社会环境
2024年年末,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达2183.2万人,相较于上一年年末,减少了2.6万人。从城乡分布来看,城镇人口数量为192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攀升至88.2%,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市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趋势明显。
2023年北京市少年儿童抚养比为16.7%,较上一年增加0.1个百分点,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抚养16.7名少年儿童,儿童人口规模的微增趋势显现。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22.0%,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负担22名老年人,反映出老龄化进程加速。
2、政策环境
北京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行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规划用地、项目管理、智能建造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政策不断完善改造工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既提升了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和功能,又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老旧小区改造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发展方向指引。
三、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1、老旧小区新开工改造数量
2025年2月,住建部网站发布2024年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展情况详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实际完成5.8万个。北京表现亮眼,截至当年12月底,新开工小区数达460个。
2、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数量
2023年,北京市全年加装电梯新开工1099部,新完工822部,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按照计划,2024年,北京将实现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随着“加梯地图”的上线,居民申请加梯更快捷,推动老旧小区实现“能装尽装”。截至2024年8月底,北京市已累计加装电梯4263部,受益居民约5万户。
3、适老化改造情况
截至2024年8月,已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市属老旧小区1060个,还有600余个在施项目,惠及老年人群约150万人;改造单元门出入口无障碍设施和小区人行道坡化等约1.3万处;社会资本投资补建小区便民服务设施20余个。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招投标情况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招投标多采用公开招标,部分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如2025年,西城区、朝阳区等地有多批次老旧小区整治项目招标,涵盖设计、施工、全过程咨询等。招标条件多由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资金来自政府补助及企业自筹。近年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合并招标程序内容,压缩时间,并鼓励责任规划师参与。
五、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1、北京市昌盛园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项目位于昌平区城南街道,社区楼宇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占地面积约26公顷,常住居民2341户,有住宅楼40栋,涉及21个楼院,由于单独楼院管理成本高,导致管理失序、私搭乱建普遍、设施欠账多等问题。2020年7月启动更新改造,将原来分散的21个小区合并为1个小区,整体改善区域环境,实现组织力量、空间功能、服务管理等多重提升。
2、北京市平谷区南小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
南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较早建成的一批职工家属楼周边教育资源集中、生活配套完善,位于平谷区中心位置,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了几代平谷人的生活记忆。整治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2024年6月全面竣工。2022年起,平谷区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选取南小区等5个小区、30栋楼,以及南小区锅炉房等存量资源作为整体,开展综合整治,解决群众关心的居住环境、社区服务等问题。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