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烯草酮行业概况
环己稀酮类除草剂属于ACCase抑制剂,具有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特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属于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作物经茎叶吸收药剂并传导到顶端至整个植株,积累于植物的分生组织,抑制植物体内乙酰辅酶A羧化酶,从而阻碍脂肪酸的合成,导致杂草死亡。
第一个进入市场的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是日本曹达公司1977年开发的禾草灭,随后开发了除草活性是禾草灭的3~8倍的烯禾啶。烯禾啶开发成功以后,环己烯酮类除草剂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Chevron公司开发出烯草酮,BASF公司开发出噻草酮。
烯草酮是环己烯酮类除草剂中份额最高的品种,广泛用于大豆、油菜等大田作物。烯草酮为茎叶除草剂,是一种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ACCase抑制剂,对于大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对阔叶作物安全,主要用于防除油菜、棉花、花生等阔叶田的野燕麦、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近年来,大豆田内出现草甘膦抗性禾本科杂草,为烯草酮带来了发展机遇,使其适用作物更加广泛。
二、烯草酮行业标准
中国现行烯草酮国家标准为GB/T 22614-2023,该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9月7日发布,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GB/T 22614-2023代替 GB/T 22614-2008《烯草酮原药》和 GB/T 22615-2008《烯草酮乳油》。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T 22614-2023,烯草酮原药为淡黄色至琥珀色液体;烯草酮母药和乳油为均相液体,无明显的悬浮物和沉淀;烯草酮原药、母药和乳油技术指标如下所示:
三、烯草酮行业产业链结构
烯草酮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巴豆醛、乙硫醇、氯代胺、丙酰三酮、环己二酮等原材料及加工设备供应商,其中,环己二酮是较为关键的中间体,其价格波动对烯草酮成本影响较大;乙硫醇属于高危化学品,其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安全与成本。中游为烯草酮的生产和供应环节。烯草酮是选择性旱田苗后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以及特殊场景。
烯草酮具有自身安全、低残留、高效、低毒性等优势,并已成为新兴的旱田苗后除草剂,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和成长性。烯草酮在农户中深受好评,是环己烯酮类除草剂中份额最高的品种。因广泛用于大豆、油菜等大田作物,烯草酮成为了农药中的大宗产品,也是农药出口的主力军。
据Wind统计,2024年,中国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出口金额分别为22.34亿美元、11.08亿美元和50.8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52%、26.37%和6.86%。展望2025年,预计我国农药出口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烯草酮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四、烯草酮登记情况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截止至2025年4月24日,烯草酮登记数量共计198个,其中可分散油悬浮剂23个,母药18个、母液1个、乳油128个、微乳剂1个、原药27个。从单混剂型来看,单剂166个,混剂32个。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截止至2025年4月24日,烯草酮生产许可证共计18个,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辽宁、宁夏、江苏、浙江、山西、甘肃地区。
五、烯草酮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国内烯草酮产能格局较为集中,行业CR3超60%,先达股份、一帆生物、美邦股份等主导市场。2024年先达股份烯草酮产量为11661.26吨,销量为11607.65吨,销售金额为88518.65万元,平均售价为76.63万元/吨;2025年一季度先达股份烯草酮产量为2977.16吨,销量为2325.88吨,销售金额为17844.45万元,平均售价为7.67万元/吨。
六、烯草酮行业发展趋势
1、政策驱动技术迭代
在“双碳”战略与环保高压政策的双重驱动下,烯草酮行业正经历技术升级。国内环保政策持续加码,传统氯醇法生产工艺已被列入限制类目录,中小企业产能加速退出。湖北省要求,至2025年底烯草酮生产企业需实现水耗降低15%、废渣综合利用率超90%;宁夏地区对危化企业实施严格审批,复产周期延长,环保成本大幅攀升。
国际市场层面,欧盟REACH法规强制要求企业于2026年前完成HPPO工艺认证。在此背景下,怡达股份等企业已率先完成技术升级,抢占先机;而采用氯醇法生产的产品面临出口受限的困境,行业技术迭代进程显著加速。
2、供需失衡加剧,产能缺口持续扩大
市场需求端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5年全球大豆种植面积预计扩张13.3%,随着北美、南美大豆主产区播种旺季(5-8月)的来临,采购需求将集中释放。国内转基因大豆种植推广进程加快,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和棉花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明确扩大烯草酮在大豆、油菜等作物的应用范围,2024年国内市场需求已实现超15%的高速增长。
供给端却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4月22日,行业龙头一帆生物宁夏工厂8000吨/年产能全面停产。叠加宁夏地区环保监管持续趋严,中小企业技改滞后,行业实际有效产能出现断崖式下降。据测算,2025年全年烯草酮有效产能缺口或将扩大至30%,供需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烯草酮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烯草酮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