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置有望将核聚变功率提升百倍

美国私营聚变能源公司TAE Technologies与加州大学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新型核聚变装置“Norm”。该装置不仅有望将聚变功率提升至传统装置的100倍,还能将运行成本削减一半,为人类实现核聚变清洁能源梦想带来新希望。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资讯26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找到让聚变反应堆发电的方法。尽管最近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聚变反应堆实现商业发电可能仍需数年时间,主要原因是效率低下以及成本高昂。研究团队表示,Norm装置通过创新性地改良场反位形(FRC)技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

产生聚变反应首先需要产生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非常热,目前可控核聚变大部分利用强磁场来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传统技术在等离子体产生区域周围生成磁场,但需要耗费大量电力。而FRC技术作为一种磁约束技术,具有等离子体自组织形成内部磁场等优势。

最新发布的Norm装置通过中性束注入技术,在装置中心直接生成、加热并稳定等离子体。这一方案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等离子体自主形成内部磁场,大幅降低了对外部磁体需求并提升能效;二是线性结构使装置更易建造和维护;三是在相同磁场强度和等离子体体积下,聚变功率输出更强。

TAE Technologies公司声称,新技术有望使聚变反应堆产生的功率达到其他托卡马克装置的100倍,且能将运行成本降低50%。而且,新装置结构简单、建造便捷,为提升核聚变技术的经济竞争力并实现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新方法也提高了使用氢硼作为反应堆燃料的可能性。相比传统核燃料,氢硼燃料来源广泛:氢元素存在于水中,硼元素在地球上的储量也很大。而且,反应过程中不产生中子,减少了放射性废料的产生。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量子传感器提升粒子探测时空精度

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消息,来自美国、瑞士、委内瑞拉等国的联合研究团队在《仪器仪表期刊》发表论文,宣布开发出基于量子传感技术的超导微线单光子探测器(SMSPD),可实现粒子物理实验中的时空同步高精度追踪。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