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是一种由脑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促性腺激素。FSH由α和β两个亚基,92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31000。目前已上市的促卵泡激素药物有尿源性促排卵激素(P-FSH)和重组促排卵激素(rh FSH),主要是在辅助生殖治疗领域中用于促进女性排卵。目前已上市的促卵泡激素药物有三种,尿源性促卵泡激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α和重组人促卵泡激素β。
促卵泡激素药物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人脑垂体中提取促排卵激素,该提取方法由于脑垂体来源有限,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阶段,从绝经妇女的尿液中提取促性腺激素,其中包含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通过蛋白质纯化技术除去黄体生成素,得到高纯度的促卵泡激素,目前高纯度的尿源性促卵泡激素纯度已经可以达到99%;
第三阶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了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 FSH),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药物质量均一,不含黄体生成素等杂质,安全系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全球促卵泡激素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全球促卵泡激素市场由默克集团旗下的美国默克(收购了欧加农获得rh FSH)和默克雪兰诺两家公司占据,默克雪兰诺产品为促卵泡激素α(商品名:Gonal-f,果纳芬),是全球上市的首个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药物,美国默克产品为促卵泡激素β(商品名:Puregon,普丽康)。
目前全球促卵泡激素市场规模在2010-2016年徘徊在12亿美元左右,近两年市场销售额略有下降,原因可能是中国等药品快速发展国家国产产品上市后占领原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格局方面,从2010年默克雪兰诺与美国默克的促卵泡激素药物的平分秋色,到2017年默克雪兰诺占领绝对的上风,市场份额达到了70%以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默克雪兰诺促卵泡激素Gonal-f销售额为7.79亿美元,同比下降6.4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美国默克促卵泡激素Puregon销售额为2.98亿美元,同比下降16.06%。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促卵泡激素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三、中国促卵泡激素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促卵泡激素市场由默克雪兰诺、美国默克(欧加农)、丽珠集团和金赛药业占据,上市产品包含重组促卵泡激素和尿促卵泡素两种。
国内促卵泡激素产品及公司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样本医院促卵泡激素市场销售额维持在9亿元左右,市场份额由默克雪兰诺、美国默克和IBSA三家外资占据,2015年后IBSA退出中国市场,外资份额稍有下降,但总体市场还是以外资占据主导,国产与进口比例维持在3: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样本医院尿促卵泡激素近年整体销售额约为2.5亿元,随着IBSA退出中国市场,丽珠集团的尿促卵泡激素在国内一家独大,实现了该药物的进口替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重组促卵泡激素市场方面,近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近7亿元,国内市场主要还是由两家外资所主导。随着金赛药业的国产第一支重组促卵泡激素获批上市,市场格局迎来了新的变化。但由于外资常年占领市场,获得了市场较高的认可度和知名度,金赛的产品获批不久,目前仍处于市场导入期,未来在重组促卵泡激素市场上实现进口替换还需时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促卵泡激素药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潜在市场巨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全球每7对夫妇中约有1对存在生殖障碍,不孕不育症影响全世界大约10%到15%的人口。
中国不孕症者占已婚夫妇人数的10%,比1984年的4.8%增加一倍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和年轻化趋势。也就是中国每8对夫妻就有一对不孕不育,不孕不育患者人数已超过5000万。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5%-20%,其中,女方原因占50%。同时,女性生育年龄在推后,二胎放开后大龄女性辅助生殖的需求刺激促卵泡素市场。
按现有市场规模25亿测算:按14天治疗,平均7000元/人次治疗费用,每年仅有约36万人次使用,相对于庞大的适用人群,渗透率较低,国内促卵泡素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2、长春高新的重组促卵泡激素有较大市场潜力
金赛药业06年后迅速崛起得益于其独特的水针剂型,由于安全和稳定性更好,剂型的差异化带来定价策略的差异。2017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约64%。从制药巨头发展经验看:PEG化G-CSF、PEG化干扰素等长效产品的销售额均远超短效品种,同时长效生长激素的上市也会提高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等适应症的治疗依从性。预计17年长效生长激素收入过2亿,待Ⅳ期临床后市场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春高新未来会变成"生长激素+促卵泡素"双轮驱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