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储能电池行业概述
移动储能电池是一种具备轻量化、便携化特性,以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为核心储能载体,集成充放电控制、安全保护及能量管理系统的可移动电能存储与供应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预先充电存储电能,在无固定供电场景或临时用电需求下,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户外照明、小型家电等各类终端设备提供稳定电能输出,同时可适配光伏板等新能源发电装置实现离网补能,兼具灵活性、实用性与环保性,是满足个人、家庭及小型场景应急与便携用电需求的关键储能产品。
二、移动储能电池行业政策
国家密集出台移动储能电池政策,从安全规范、技术攻关到产业扶持多维度引导发展。政策明确储能安全标准,鼓励多元化技术路线,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融合,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移动储能电池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移动储能电池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移动储能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原料,产业链中游为原材料加工成电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产工艺,如搅拌、涂布、卷绕、封装等,生产出具有特定性能的电池单元。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为户外应用、应急备灾等。
2、下游分析
中国移动储能电池广泛应用于户外活动、应急备灾及短距轻便供电等场景。其中,户外应用占比达44%,多用于露营、自驾、野外摄影等无市电环境下的多设备供电;应急备灾占比37%,主要用于突发停电、自然灾害或临时医疗等应急场合;其余19%则用于短时移动作业,如移动办公、无人机供电等,强调便携性与灵活性。
四、移动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移动储能电池行业规模增长得益于户外经济兴起、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显著。户外运动和应急需求增加刺激了市场增长。全球露营、自驾游等户外活动热潮带动便携电源需求,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对应急电源的需求也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移动储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47亿元。
得益于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以移动储能为代表的产品开始通过线上渠道走向全球。目前,中国移动储能产品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90%以上,2024年,中国移动储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66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移动储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12亿元。
五、移动储能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中国移动储能电池行业的头部格局相对清晰,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带动行业发展,推动产业化,第二、三梯队的变化依然活跃。
2、重点企业
国轩高科在储能电池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其储能产品覆盖电芯、PACK、电池簇及储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近年来,随着新型储能市场需求快速释放,国轩高科储能业务也迅猛发展。公司加速布局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备电侧四大储能领域,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储能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讯基站、储能电站、风光互补、移动电源等储能领域。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收入为78.31亿元。
六、移动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多元化发展
锂电池仍是主流技术路线,但钠离子电池凭借其高温低温适应性强、快充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正逐渐崛起,适合替代锂资源紧张的应用场景。固态电池则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核心技术方向,尽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但已吸引全球资本与研发布局。
2、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AI驱动的电池管理系统成为关键技术,可通过实时数据建模,预测电池衰退、优化充放电策略,有效延长电池寿20%-40%,同时具备电压和温度异常识别能力,实现故障前预警,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
3、大容量快充趋势明显
用户对储能容量的需求同步上升,预计至2027年500-2000Wh区间的中高容量设备将占据70%市场份额。快充技术借助消费电子成熟路径快速渗透,2024年快充渗透率已达90%,大容量快充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与产品价值。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移动储能电池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移动储能电池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