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柱植入行业概况
从临床上分,脊柱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退变性脊柱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2、脊柱创伤,包括: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和腰椎峡部裂等;3、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脊柱后凸;4、脊柱感染及肿瘤。
脊柱疾病种类繁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骨科植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骨科相关疾病为常见病种之一,以骨科植入物为基础的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骨科植入耗材植入人体内并用作取代或辅助治疗受损伤的骨骼,按照用途和性能主要可划分为:创伤类植入物、脊柱类植入物和关节类植入物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疾病逐渐增加,骨科植入耗材市场快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中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由117亿元增长至2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7.14%;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至297亿元,预计2020年约为339亿元。
2013-2020年中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骨科专科医院数量来看,据统计,2018年中国城市骨科专科医院数量为348家,同比增长8.75%,2018年中国农村骨科专科医院数量为306家,同比增长3.03%。
2010-2018年中国骨科专科医院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卫健委,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脊柱类植入耗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中国脊柱植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3至2018年,中国脊柱植入耗材市场规模由33亿元增长至7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36%,高于骨科植入耗材的整体增速,是增长最快的骨科医疗器械细分市场。预计到2019年,中国脊柱植入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0亿元,同比增长23.3%。
2013-2019年中国脊柱植入耗材市场规模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骨科植入各细分市场占比情况继续发生改变,关节市场后来居上,超越创伤市场成为骨科植入排名第二的细分市场,并有望在近几年内超越脊柱市场成为骨科植入排名第一的细分市场。
2019年骨科植入细分市场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国产化率来看,创伤类依然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市场。其次是脊柱植入市场,随着进口替代的不断发展,脊柱植入国产化率有望获得50%的市场份额。而国产化率最低的是创伤市场,2019年国产化率为32.15%。
2019年骨科植入细分市场进口与国产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脊柱植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三友医疗脊柱类植入耗材产品2018年市场份额位居全市场第六名,前五名中包括海外医疗器械巨头强生、美敦力、史赛克和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威高骨科以及天津正天,五家企业市场份额之和达到71%。
脊柱植入类耗材产品竞争格局分析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脊柱植入行业市场仍以美敦力及强生等进口企业主导,2018年市场份额分别占比29%与23%。从国内企业来看,威高骨科、天津正天、三友医疗分别占据8%、4%与3%的市场份额。
2018年国内脊柱植入耗材市场份额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将国内脊柱植入物企业产品类别进行对比发现,威高骨科作为脊柱市场份额第一的国产品牌,产品品类相对丰富齐全,在各个领域均有代表性产品。凯利泰集中在椎体成形手术系列产品,以及通过收购获得骨水泥产品,在椎体压缩性骨折领域形成品牌特色。大博医疗依托在创伤领域的优势,在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基础上,业务拓展至椎体成形手术领域,同时公司具有脊柱微创内固定Tina系列及Hobbit系列产品,在脊柱微创领域持续布局。三友医疗在复杂脊柱畸形、脊柱退变、创伤领域凭借创新型特色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品类有望不断丰富。
国内脊柱植入物企业产品线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脊柱植入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脊柱骨刺激器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