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概况
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是连接早期药物发现与正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活体动物试验寻找药物作用的致病靶点、验证靶点功能并评估候选药物调控靶点的生物功能,即对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预先筛选与验证,是开展下一步人体临床试验的指导锚和风控阀。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按评价内容主要分为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与毒理学评价。
二、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实验动物供应商、生命科学试剂与耗材供应商、化合物与生物制品供应商以及仪器设备制造商等。产业链中游是服务执行与提供方,即直接从事临床前药理药效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产业链下游是临床前药理药效服务的需求方和购买者,主要包括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
2、全球医药行业投融资额及医药研发管线数量
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下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游研发管线和研发需求是产生CRO服务需求的源头,下游医药研发支出规模越大,往往决定CRO服务市场空间越广。2024年全球医药行业投融资改善,历经2022年、2023年低谷,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规模从2023年的710亿美元回升至2024年的1020亿美元,已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2024年医药研发管线达22825个,同比增长7.5%,未来有望保持持续扩张态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临床前CRO市场规模
CRO是在医药研发过程中受医药公司或其他医药研发机构委托进行部分或全部医学试验,以获取商业性报酬的组织或机构。据统计,2024年全球临床前CRO市场规模为274.6亿美元,2018-2024年CAGR为9.45%。
2、中国临床前CRO市场规模
与海外CRO市场对比,我国CRO行业由于起步晚,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充足、创新改革、工程师红利等多种原因,行业增速超过全球市场。据统计,2024年我国临床前CRO市场规模为429.1亿元,2018-2024年CAGR为15.85%。
3、全球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市场规模
全球CRO发展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历近五十年的发展,行业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业务流程体系。据统计,2024年全球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市场规模约44.4亿美元,同比增长6.22%,2019-2024年CAGR为8.01%。
4、中国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临床前药理药效行业较国外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前期。据统计,2024年我国临床前药理药效行业市场规模为77.1亿元,同比增长9.67%,2019-2024年CAGR为11.67%,增速超过全球市场。
四、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竞争格局
1、整体格局
我国从事临床前药理药效业务的CRO超过100家,除少数涉及该业务的龙头CRO外,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目前,我国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两类:一类为一站式研发服务的CRO企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另一类为专注于临床前CRO服务的企业,除发行人外,还包括南模生物、药康生物等。
2、主要企业
国内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整体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市场参与者众多,但除少数一站式CRO企业外,大多呈现出业务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行业集中度低等特性。目前我国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头部企业主要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益诺思、美迪西、百奥赛图与华西海圻等。
五、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发展趋势
1、头部CRO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加
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复杂性的特点,使得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CRO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近年来,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科研人员研发技术的不断精进突破,行业内主要的头部药药理药效评价CRO企业呈现出模型数量多、造模能力强及成功率高、模型覆盖疾病种类繁多、项目经验丰富等特点,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自营动物中心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项目经验丰富的动物模型生产制造企业因接触过较多的动物类型、疾病类型,在造模过程中会尽量更多地排除动物模型操作过程中的干扰,实现高度近似人类的动物模型的生产。自营动物中心为上述因素提供了基石作用,因此,未来更多企业将建立自营动物中心来提供充足的可实验动物,从而提高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CRO服务的竞争力。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