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介入行业概况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是区别于外科治疗与内科治疗,介于二者之间的高科技微创性治疗。其治疗方式主要是运用医学影像设备,借助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材通过穿刺进入人体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经过多年的发展,介入治疗学已和外科、内科并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目前,介入治疗主要分为:消化介入、心脏介入、肿瘤介入、神经介入等。
介入放射学起源于20世纪下半叶。1967年美国胃肠科放射学家Mgulis率先提出了介入放射学这个概念。1974年前苏联科学家Ser-binenko发明可脱性球囊技术,将其用于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标志介入放射学开始用于血管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国际上,介入神经放射学已达到相对稳定和较高的水平。尽管国内的神经放射学干预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接近国际水平
神经介入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照不同的功能及适应症,可将神经介入器械分为通路类、出血类、缺血类:
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神经介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脑血管介入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伴随着脑血管疾病高发,脑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发展迅速。据统计,2018年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17.7亿元,同比增长16.1%,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16.7%,预计到2023年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37.66亿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4.9%。
2014-2023年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心脑血管类疾病作为一类重要的慢性病,65周岁以上人群是其主要的患者。据统计,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2.6%,同比增长0.64%;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会持续加快,203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超过20%,预计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2011-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比较动辄20~30万的TAVR手术,神经介入类手术的单价相对较低,平均价格在10万元左右。而根据各地不同的医保政策,报销比例一般不低于50%。一方面,医保支付为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由于国产化率过低,未来多年内暂不用考虑集中采购可能带来的冲击,行业生态较为稳定。
国内部分城市神经介入手术医保报销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弹簧圈是一种铂金材质的金属丝,因出血类神经介入手术的各种需要被制成不同直径、长度、和形状的多种规格,质地柔软,与一根金属推杆相连接。在出血类栓塞手术中,将一根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内,然后用推杆将弹簧圈推入到动脉瘤腔内,当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稳定时,通过通电、水压、机械牵拉等方式解除推杆和弹簧圈的连接,最后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达到栓塞血管的目的。
目前,弹簧圈栓塞术仍是中国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方式。据统计,中国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数量由2014年的2.53万增加至2018年的5.2万,复合年增长率为19.7%,预计2025年进一步增至15.89万,2018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3%。
2014-2025年国内弹簧圈栓塞术手术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神经外科埋入器械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三、中国神经介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缺血类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T手术)为例,2018年MT手术器械销售收入CR3为90.2%,且均为外资公司(美敦力、史赛克、强生),进口品牌合计市场份额为94.6%。
2018年国内MT手术销售收入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出血类以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弹簧圈栓塞术器械为例,2018年销售收入CR4为93.9%,美敦力、MicroVention、强生和史塞克市占率分别为39.5%、32.2%、16.7%及5.5%。
2018年国内弹簧圈栓塞术器械销售收入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路类主要以导管、导丝为主,按照2018年销售收入CR4为60.2%,泰尔茂、美敦力、雅培、麦瑞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70%、18.30%、10.70%、9.50%。进口品牌合计占据市场份额约70%,其国产率略高于缺血类和出血类。
2018年国内道路类医疗器械销售收入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拥有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产品业务的国内非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海心玮、归创通桥、江苏尼科、珠海神平、美诺微创、南京普微森等。目前已有多家知名创投参与其中,相关企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陆续登陆二级市场。
国内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非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神经介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999年以前,全国仅有北京、武汉和广州几个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以后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展神经介入诊疗工作的单位已有700多家,从事神经介入的医师已近3500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医生前往欧美大型神经介入中心进修学习、参加BC-WIN和WFITN等世界性神经介入大会,
国内神经介入理论和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内治疗专业学组”于1994年成立。随着从业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专业背景的扩展,近年来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协作委员会”、“中国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对于加强学术交流、普及和提高中国神经介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神经介入事业发展迅速,在国家各级机构和同行的支持与陪伴下,在广大神经介入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通过加大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投入,构建强化良好交流平台,加强多学科和多中心合作,提倡协同自主创新,加快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和推广,中国的神经介入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指日可待。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神经介入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神经外科埋入器械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