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用车DMS行业概述
乘用车DMS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视觉、红外成像、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智能车载辅助系统,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安装在驾驶舱内的摄像头与传感器,实时采集并分析驾驶员的面部特征、肢体动作及行为状态,监测驾驶员是否出现疲劳、分心、未规范驾驶等风险行为,同时可辅助识别驾驶员身份以实现个性化用车设置,最终通过声音报警、灯光提示或方向盘震动等方式及时预警危险,从而提升行车安全性,是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与高级辅助驾驶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乘用车DMS行业政策
我国是汽车消费和制造大国,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互联网、5G通信等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车联网成为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近些年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政府扶持乘用车DMS行业的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乘用车DMS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乘用车DMS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乘用车 DMS 行业产业链结构主要包括上游的硬件与技术供应商、中游的系统集成商和下游的整车厂商及后装市场,其中上游主要为传感器、芯片、算法与软件等;下游主要为整车厂商、后转市场服务商等。
2、产业链下游
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迅速,产量呈现逐年上涨态势,从2020年的1999.4万辆上涨至2024年的2747.7万辆。乘用车市场的上涨带动乘用车DMS行业快速发展。
四、乘用车DMS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自动驾驶迈向L3级,对驾驶员状态监测的需求更加迫切。DMS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关键的驾驶员信息,实现驾驶员状态与自动驾驶模式的动态切换,这推动了DMS在乘用车中的应用和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DMS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7亿元。
中国乘用车座舱监测方案中,DMS+人脸识别集成方案占47.3%,而DMS单一产品仅为23.3%,体现了座舱监测从DMS向IMS迭代的趋势。
OMS主流方案为摄像头方案,其凭借出色的画面精准分析能力和相对可控的成本,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同时,毫米波雷达方案也凭借独特优势崭露头角,与摄像头方案形成了有效的互补。技术的进步使得IMS的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有利于其在更多车型上的普及。2024年中国乘用车IMS渗透率约为20%。
五、乘用车DMS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乘用车DMS算法供应商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市场中,商汤绝影占据了显著的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了23.40%,显示出其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强大实力。特斯拉和虹软分别以15.10%和12.90%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这两家公司在DMS算法领域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乘用车DMS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多元化与融合
以摄像头为核心的视觉方案仍占主导,结合红外LED/VCSEL光源实现主动视觉监测。同时,毫米波雷达因隐私保护优势,在儿童遗留检测等场景渗透,与视觉方案形成互补。
2、功能集成与拓展
DMS与ADAS深度结合,实现驾驶员状态与自动驾驶模式的动态切换。通过心率、呼吸频率检测实现驾驶员健康预警,从单纯的安全监测向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延伸。
3、硬件架构革新
单颗800万像素摄像头可同步进行DMS、OMS、手势识别等多种任务,降低硬件成本30%,提高集成度和性价比。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乘用车DMS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乘用车DMS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