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
相关观点、报告、数据、资讯
滕泰:畅通经济需要将无效投资转化为居民消费
目前对于中国需求侧经济动力的讨论无论在学界还是认知和政策转变方面,最近一两年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在需求侧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还是靠消费拉动有很多学术争论,目前看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识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越来越重视消费的作用,投资要继续发挥其关键性作用
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从就业看,1月份-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从价格看,1月份-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价格稳定和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温彬:经济如期复苏,关注三大短板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较去年12月加快1.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较去年12月加快6.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3.5%,较去年12月加快5.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较去年全年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0%,较去年全
管涛:“三稳”工作中稳就业仍被重点强调
日前,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这是对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的量化KPI。其中,新增就业目标高于市场预期。尽管“三稳”较之前的“六稳”“六保”大大简化
瑞银上调中国经济预测,预计3月份更多增量资金流入
财联社3月11日讯 在近期的瑞银两会专题媒体电话会上,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瑞银上调了中国经济预测。瑞银认为今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4%,明年达到5.2%;其中,今年的基建投资会保持增长,预计在6%以上。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全年经济数据。2022年,在国内疫情持续反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了3%的增长速度,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仍未实质性缓解,特别是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了五大变化,未来
刘元春:数实融合要把握两个关键问题
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新的任务,核心的战略。很多人对此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人认为未来的第三次浪潮与前两次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还有人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意味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并不是一回事;也有人提出在目前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利用数实融合打造新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创新点,从而在新
全球央行加息变奏,市场定价了多少?
观察全球主要央行的加息节奏可知:美国经济在2023年9-12月陷入衰退的风险较大,美联储或在年底启动降息;欧央行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利率,并可能从今年3月起以审慎和可预测的节奏开启量化紧缩;日本央行年内大概率将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
张明:2023年稳增长需要何种宏观政策?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近日在京举办“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政策举措”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讨论交流,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为优化政策思路,短期加大力度促增长、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更好推动我国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参会并作专题发言。
沈建光:从居民资产负债表看拉动消费政策
春节后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近期市场对高额储蓄能否带动消费反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背后折射出社会各界对年内消费复苏寄予厚望。在上一篇FT中文网专栏文章《展望2023:降低高储蓄率能否促消费?》中,笔者提出去年积累的高储蓄主要来自新房销售减少、理财等资产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