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D-1/L1药物概况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也称为CD279(分化簇279),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通过向下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以及通过抑制T细胞炎症活动来调节免疫系统并促进自身耐受。这可以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它也可以防止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
目前全球市场共有3款PD-1和3款PD-L1药物获批上市,其中默沙东的Keytruda和BMS的Opdivo上市时间较早,在适应症开展和市场份额方面领先。
PD-1/PD-L1单抗药物简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PD-1/L1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8年,Keytruda销售额达到71.71亿美元,Opdivo销售额达到67.35亿美元;二者均进入全球药品销售十大品种。
2014-2018年海外上市PD-1单抗keytruda与opdivo销售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欧美市场已上市的PD-1/PD-L1单抗共有6个,包括3个PD-1单抗和3个PD-L1单抗,其中最早于2014年上市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默沙东)和纳武利尤单抗(Opdivo,BMS)已经成为全球前十大畅销药物。2018年全球市场上的PD-1/PD-L1单抗的总销售额已超过150亿美元。欧美市场PD-1/PD-L1单抗5年的商业化过程对目前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自2014年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默沙东)和纳武利尤单抗(Opdivo,BMS)获得FDA批准上市后,两大PD-1单抗的销售额快速增长,2018年这两款单抗药物的全球销售额总计139.06亿美元,其中Keytruda的销售额为71.71亿美元,Opdivo的销售额为67.35亿美元。
2016年至今陆续又有4款PD-1/PD-L1单抗药物在欧美市场获批,分别是Atezolizumab(Tecentiq,罗氏)、Avelumab(Bavencio,默克/辉瑞)、Durvalumab(Imfinzi,阿斯利康)和Cemiplimab(Libtayo,赛诺菲/再生元)。这4款药物由于上市时间较短,获批适应症较少,2018年的总销售额为15.15亿美元。从销售额上看,Keytruda和Opdivo对其它PD-1/PD-L1单抗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全球获批上市的PD-1/PD-L1单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PD-1/L1抗体药物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三、中国PD-1/L1市场现状分析
PD-1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能够治疗多种癌症。按照海外获批的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适应症测算,国内PD-1药物潜在市场空间超过500亿元。
国内PD-1药物市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已经从药物研发阶段进入药物商业化阶段。2018年6月15日,纳武利尤单抗(Opdivo,BMS)获得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PD-1单抗。在随后短短的1年时间内,NMPA先后批准上市了5款PD-1单抗,其中2款为进口(纳武利尤单抗(Opdivo,BMS)、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默沙东)),3款为国产(特瑞普利单抗(拓益,君实生物)、信迪利单抗(达伯舒,信达生物)、卡瑞利珠单抗(艾立妥,恒瑞医药))。截止目前,另外3款PD-1/PD-L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度伐鲁单抗(Imfinzi,阿斯利康)、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罗氏)也已经向NMPA提交了上市申请。
国内PD-1/PD-L1单抗的新药申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PD-1/PD-L1单抗在国内的陆续上市,销售业绩是检验这类创新药物在国内市场前景的试金石。据统计,截止2018年9月30日,Opdivo和Keytruda在国内市场的分销收入分别为1.9亿元(销售逾2个月)和1.5亿元(销售逾1个月);2019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拓益,君实生物)销售额约3.08亿元(销售逾4个月),远超预期(公司预期2019年特瑞普利单抗的销售额为4-4.5亿元);信迪利单抗(达伯舒,信达生物)2019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3.316亿元(销售近4个月);卡瑞利珠单抗(艾立妥,恒瑞医药)2019年三季度的销售额预计约为3亿元(销售逾2个月)。
国内PD-1/PD-L1单抗上市后的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进口PD-1单抗价格未明显打破全球价格体系,中国价格与瑞士价格更接近;国产单抗价格是优势,但是不会大幅折价:临床需要没有被满足,适应症拓展正在进行中,即使医保谈判,价格大幅降低的可能性不大。
部分已上市PD-1/PD-L1价格和费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PD-1/L1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国产PD-1药物的研发第一梯队也积极跟进,君实生物(黑色素瘤)、信达生物(霍奇金淋巴瘤)和恒瑞医药(霍奇金淋巴瘤)分别已于2018年3月20日、4月19日和23日申报其PD-1单抗的上市申请,并都进入了优先审评,目前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第一个适应症均获批上市,国产PD-1和进口PD-1基本在同一起跑线展开竞争。百济神州也于2018年9月进行了替雷利珠单抗的首个适应症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上市申报,2019年5月第二个适应症尿路上皮癌提交上市申请,有望年内获批上市。国内后续仍有多家在研厂家,其中进度较快的包括基石药业、思路迪、嘉和、誉衡等。
国内已获批临床PD-1研发进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基石药业、思路迪、恒瑞、正大天晴PD-L1进入III期。
国内已获批临床PD-L1研发进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已上市及正在进行中后期临床试验的PD-1/PD-L1单抗药物多达有20个,包括13个PD-1单抗和7个PD-L1单抗。BMS、默沙东、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的PD-1单抗从2018年6月开始已陆续获批上市,同时百济神州的PD-1单抗以及罗氏和阿斯利康的PD-L1单抗正在进行上市申请,预计2019年下半年能获批。
参照海外市场PD-1/PD-L1单抗的商业化进程,大概率是BMS、默沙东、罗氏和阿斯利康四家外企携手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四家本土企业成为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的头部企业,形成“4+4”格局。头部企业将会利用先发优势分享未来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的大部分蛋糕,后入的企业只能在策略上进行差异化竞争。
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的生物制药起步较晚,大部分大分子生物药生产线仍处于较小规模。随着PD-1单抗的获批上市,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产能瓶颈也是制约产品商业化的一大因素。4家本土头部企业早已未雨绸缪,已经提前进行生产线的布局:
国内PD-1/PD-L1单抗头部企业的大分子生物药产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中国PD-1/L1行业发展趋势
1、目前PD-1/PD-L1抑制剂的相关药物仍在开发中,涉及的临床试验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不断探索新的联合方式来满足更多癌种治疗的适应证。
2、在各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努力下,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惊喜,不断带来改变临床实践的治疗方案,造福肿瘤患者。
3、随着联合疗法的不断兴起,亟需开发每种组合治疗方案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准确预测、筛选能从中获益的患
4、此外,应用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也难免会出现耐药和复发,因而需要人们继续深入探索其耐药机制,寻找相应的生物标志物,并用相应的临床试验去测试和验证,针对多种耐药机制的综合治疗可能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