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工程服务行业概述
电力工程服务是围绕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支持的综合体系,涵盖电网规划、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维检修及技术咨询等核心环节,依托高压/超高压技术、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及电力电子等关键技术,服务于传统电力改造、新能源开发、工业配电及民生用电等领域,正朝着绿色转型、数字化赋能、市场化改革及安全可靠性提升的方向发展,以应对双碳目标、能效优化及用户侧互动等新挑战。
二、电力工程服务行业发展背景
国家陆续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和规划建议,有效加大电力装备资金投入,促进发电机组智能化升级,推动电力系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构建和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电力工程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为行业建立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标准起到了良好的政策引导效果,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电力工程服务行业产业链
电力工程服务产业链涵盖上游设备材料供应、中游工程服务集成及下游应用场景三大环节。上游聚焦关键设备制造与原材料供给,如变压器、GIS组合电器、电缆、光伏组件、风机叶片及钢铁、铜材等基础材料,支撑工程硬件需求;中游由设计院、施工总包商、运维服务商构成,负责电网/电源规划、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智能运检及数字化改造,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下游覆盖电网企业、工业企业、新能源电站、数据中心及居民用户,通过电力输送、能效优化、综合能源服务满足多元用能需求。三环节协同,推动电力工程服务向绿色化、数字化、市场化方向升级。
四、电力工程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
随着我国生产、生活对电力质量要求日趋严格,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国不断对电力工程进行改造,提高电力工程技术水平以及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尤其重点加强配电网建设。202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44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57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1687亿元,同比增长12.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
2、国内发电装机容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供给与需求保持稳定的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电力工程服务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五、电力工程服务行业竞争格局
电力工程服务行业跨越多个领域,专业程度高,系统性强。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电力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系统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基建系统。全国拥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全国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的企业家数均超过万家。电力工程领域的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
六、电力工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向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化发展: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发电、输配电等下游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对电力工程行业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传统的单一勘察、设计、咨询、施工业务已渐渐无法满足电力客户及终端用户多元化的电力工程市场需求,电力工程业务模式逐步向总体承包方向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了从设计、采购、到施工各阶段的合理交叉与融合,有利于工程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从而更好的地把控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
新能源发电促进了电网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全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发展可再生且无污染的新生能源尤为重要。而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风电是目前新能源行业中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高、最具发展潜力且基本实现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需求增长,配电网工程建设的需进一步完善。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电力工程服务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电力工程服务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