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空物流行业概况
低空物流是指利用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在低空范围内进行货物运输和配送的新型物流方式。低空物流打破传统物流限制,通过航空器在三维空间内有序穿梭,大幅提升物流运输时效。按照货物运输到达后的交付对象,低空物流可分为支线物流和末端物流。
二、低空物流行业政策
1、国家级政策
国家对低空物流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1年“低空经济”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交通运输部《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低空物流的发展方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
2、地方级政策
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内已有100多个城市发布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行动计划、若干扶持政策等,旨在引导低空经济重点项目落地。其中,应用场景打造是低空经济落地见效的一大抓手,低空物流被认为是最有商业化前景的低空经济场景,在各地政策中均有提及,且处于比较重要位置,部分地区对低空物流无人机按照飞行架次给予补贴,补贴比例,甚至达到运行成本的30%左右。
三、低空物流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低空物流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飞行器研发与设计、核心零部件(动力系统、飞控系统等)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导航与避障算法、运营管理平台等)与基础设施(起降场/机场等)支持等。产业链中游是整机制造与运营服务端。下游核心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即时配送、支线运输、工业物流、应急物流等。
2、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规模稳步发展,同时也对物流新模式、新业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物流运行环境不断改善,市场规模优势继续巩固,全年物流运行呈现积极变化。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低空物流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四、低空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
低空经济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而来,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的主战场在天空中,价值也产生于空中,是空天时代竞争的重要一环,也是打开未来空间的重要一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在低空空域政策的放开、低空飞行器的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低空产业应用的广泛拓展等核心推动力的加持下,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迅猛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到9702.5亿元。
2、通用机场与无人机数量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以确保低空飞行活动的顺利进行。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在册(含已取证和备案)通用机场共496个,较2023年底增加47个,硬件基础设施及配套装置也正在逐步完善,为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随着精准定位、感知避障、自主飞行、智能集群作业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低空飞行器性能逐渐实现大幅提升,小型化微型化、简易操作、长续航能力、自主反应将成为主要特点。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红利也正在逐渐展现,极大的推动了低空经济市场的增长。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量已高达215.8万架,与2023年底相比,增加了89.1万架,这一数据无疑彰显了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为低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中国低空物流市场规模
低空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方式,正逐渐成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利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eVTOL)等低空飞行器进行货物的运输和配送,具有速度快、灵活性高、成本效益好等优点。目前,低空物流在我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一些城市和企业已经开始试点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如顺丰、京东、美团等。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低空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88.3亿元。
4、各省份低空物流航线数量
从低空物流市场来看,国内形成了以深圳为首高速发展、其他城市加速跟进的局面。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有20个省份、26个以上城市试点开通了低空物流航线,主要运输快递、医疗物资、外卖、检测样本等货物。其中,深圳通过与美团、丰翼科技等企业合作,末端快递和外卖配送等低空物流市场发展最为活跃,依托景点、商圈、公园等载体共计开通低空物流航线207条,2024全年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同比增长27%。
五、低空物流行业竞争格局
从我国低空物流运营主体看,末端物流运营企业多采用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方式。目前,顺丰、美团、京东、迅蚁、邮政、中通、菜鸟、圆通等物流企业是末端配送的龙头企业。其中,美团、顺丰、京东、迅蚁、菜鸟等企业采用设计、制造、运营一体化发展路线,业务范围涵盖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等多个环节;邮政、中通、圆通等物流企业则是通过购买无人机的形式开展运营。由于机型限制等原因,国内支线物流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六、低空物流行业前景展望
1、行器技术体系呈多元化发展
随着eVTOL、电驱动飞行器、氢能无人机等多类型新载具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商业化落地,低空运输工具将向续航时间更长、载重能力更强、抗扰性能更优方向演化。这类飞行平台可适应山地、岛屿及极端气象条件下的多样化运输任务,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多频次作业需求。
2、智能化运行体系构建与调度优化
面向未来,低空物流的运营体系将依赖于数字孪生建模、边缘智能计算、自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量子计算技术及进化路径规划方法,实现航迹智能调控、动态路径更新及避碰自主决策。无人集群将可通过空地协同平台开展规模化、高频率的飞行任务,全面提升空域资源使用效率与运行安全等级。
3、法规与标准体系持续健全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方向,其高质量发展亟需制度保障。当前,涉及空域管理、飞行安全、数据合规、物流运营等多个维度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同时,政府、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正加快形成“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机制,共同推进飞行器认证标准、运营流程规范、空域使用规则等系统标准的制定与落地,保障低空物流生态的有序演化与可持续运行。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低空物流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低空物流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