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概况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行政,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进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增强,人口发展和妇幼卫生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宣传和法治工作迈出新步伐,党的建设和行风建设持续加强,综合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相关指标出现可喜变化。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卫生健康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机构数量为24613个,同比2017年增加396个。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有818个,同比2017年增加了43个;农村牧区卫生院有1301个,同比2017年减少了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118个,比2017年少了1个。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妇幼卫生机构为114个,比2017年增加了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为50个,比2017年少了1个。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从业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18.8万人,同比增长4.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3万人,注册护士7.6万人。与2017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7650人(增长4.24%);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院1.8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内蒙古自治区各医疗机构床位概况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阵地,承担着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社会卫生管理等众多功能。
截止到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数为15.9万张,同比增长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医院12.6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783张。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81%,民营医院床位占19%。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8671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768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1020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7年的5.95张增加到2018年的6.27张。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服务概况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各种服务设施4525个,同比2017年增加了56个;社区服务中心(站)2070个,同比2017年增加了1086个。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类福利院收养0.9万人,同比2017年减少0.1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163.9万人,同比2017年增加了1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福利彩票共销售64.1亿元,同比增长2.2。内蒙古自治区完成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8.3亿元,同比增长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前景展望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传承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1、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公立医院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6月底前设立党委的公立医院完成书记和院长分设。创新完善党组织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党建促进健康、健康融合党建”和“三好一满意”创建等活动,带动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动态监控和监督检查。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2、举全系统之力精准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按照自治区精准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牵头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0%、贫困群众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的工作目标。一是开展贫困旗县卫生院(卫生室)“达标清零行动”。全面调研,摸清底数,制定方案,确保完成贫困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清零行动”任务。二是提升基层服务和管理能力。落实“组团式”对口帮扶贫困旗县医院政策,实现派驻医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管理人员和护士长全覆盖,完善区内二级医院对口帮扶卫生院政策措施。远程医疗覆盖全部贫困地区卫生院并向卫生室延伸。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争取在2020年底,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的每个苏木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全科医生。三是健全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制度。针对因患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致贫返贫群众,推动医保部门研究对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再次补偿,落实疾病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应急救助等措施,将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四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将健康扶贫关口前移,深入实施健康扶贫防病行动和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抓实抓好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有效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能力。五是大力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2019年大病救治病种数提高到25种,到2020年扩大到30种。同时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3、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
一是落实好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结合《“健康内蒙古2030”实施方案》确定的20项重点工程、39项行动,及时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内蒙古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组织落实。二是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加强和完善各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增强工作活力。以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旗县等“健康细胞”为基础,以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为载体,加大健康内蒙古建设推进力度。三是推进考核评价工作。探索建立监测与评价常态化机制,将健康内蒙古建设主要任务和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年度考核体系,加大考核问责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