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水果产业现状
我国果园总面积和总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果品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目前,果品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是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善、消费观念改变,人们对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重要的健康食品,水果越来越受消费者重视,食用品质、质量安全状况成为水果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即“三品一标”农产品)等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果品不同等级的差价也逐渐拉大。
2017年我国果园总面积为1113.6万公顷,与去年相比增加23.4万公顷;2017年我国水果总产量达到25241.9万吨,较去年增加836.6万吨。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是世界果树大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水果与干果达50余种,是世界果树起源最早,种类最多的原产地,堪称"世界园林之母","水果之乡"。我国主要的水果为香蕉、苹果、葡萄、梨、柑橘、荔枝等。2017年我国苹果产量为4139万吨,较去年增加100万吨左右;梨产量为1640.97万吨,较去年增加44.67万吨;葡萄产量为1308.29万吨,较去年增加45.35万吨;香蕉产量为1116.98万吨,较去年增加22.95万吨。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我国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果国内消费增长较为缓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水果消费水平正在持续稳定上升,但是消费增长率的上升较为缓慢,水果行业的国内市场还有较多的发展可能性没有被挖掘。另外,水果的消费结构有待转变。人们不再追求水果的数量,而是更加追求质量。优质水果、水果汁等的水果产品的消费开始增长,但是,尽管如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举例来说,我国每年果汁的人居占有量为14L,但是发达国家每年的水果汁人均占有量为46L以上,差距非常明显。
2、水果的市场销售价格较低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水果的品种较为丰富,南北方的水果品种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个季节的水果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供大于求。因此,水果产业的供应也多以鲜果为主,因此,我国的水果市场结构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供大于求使得水果市场的销售价格持续走低。水果市场的经济效益不高。
3、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有待调整
目前,在我国的水果产业种植中,依然存在很多的小农种植经营方式,水果的种植依然有很多是分散栽培与经营。尤其是在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地区,很多果农以种植水果为生,实行的也多为分户管理的方式,在这猴子那个管理方式下,管理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也较低,在销售渠道、果品保存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缺陷。产业化经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和推广空间。4、水果采摘后的加工处理环节较为薄弱
我国水果的种植具有一定的季节化特性,为提高水果的储存能力,就要提高其加工处理能力。水果采摘之后的加工处理包括三个方面:商品化处理、水果保鲜存储、加工。水果的商品化处理是提高水果质量,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水果的商品化处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预冷、冷藏、清洗、涂蜡、分级、冷链运输的规范化处理系统,国外发达国家的水果处理已经达到高度的商品化水平,而我国现阶段对于水果的保鲜、储藏能力还有待提升,商品化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果品产业发展对策
果品产业发展的最大痛点是生产力落后、附加值低。究其原因,落后的产业观念、组织模式、种植技术,是制约我国果业发展的根本。
1、调结构、转方式,突破产业困局
长期以来,本地水果都是作为初级产品投放市场,而不像其他果品生产先进国家,鲜果采后进行降温、分级、包装、冷藏后才运往市场。因此,水果产业要从传统种植向科学种植发展,提高果品商品率。首先,要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利用简约化高光效树形,使水果味道甜、上色好;其次,要加强疏果,保证商品果,杜绝出现“产量高、果个大、品质差”的“萝卜水果”,有条件的可配置栽培设施,以提高水果的售价和经济效益。
2、优化品种结构,错峰上市
优良的品种是增产增效的第一要素,高品质是核心竞争力。在品种选择方面,远离城镇种植地区选择耐运输品种;近郊种植以品质为主,可种植新、奇、特的水果品种,从4月到11月可错峰上市。
3、产区调整,特色发展差异化水果品种
例如,红肉水果含铁量高,营养价值高,果实肉厚皮薄,食用方便,风味好,目前种植面积小,发展空间大;套袋水果也广受欢迎,虽然目前果树种植面积大,但个大、耐运、味浓的套袋果依然价格坚挺。总之,适地适栽,产业向优势产区调整,优势产区做好布局,生产向优质果品调整,重点区、核心区根据规模确定品种结构,打出品牌;次适宜区利用比较优势,做好插空补缺,特色生产,不盲目发展。
4、提高品质,树立品牌打造精品
树立品牌,是做大做强水果产业,促进果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无论是鲜食品种,还是加工品种,水果品质越来越受重视。面对当前行情不佳的现状,广大果农应调整好心态,冷静思考,改变观念,用发展眼光看市场,顺应市场,做好结构调整,从抓好质量起步,做到品种特色化、果实品质化、产地区域化,创造水果产业新亮点。
5、定期对果农进行培训
目前在果园面积不断增长的同时,一些农民特别是栽植新手对水果的栽培、管理技术知之甚少,尤其是在果树管护方面,而且果树专家和种植能手在一些管护问题上意见不一,使得部分农户随意跟风或不知所措,导致管护混乱,甚至产生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建议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宣传,建立科普示范园区,通过技术支农让技术干部和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业技术对解决果树栽培和管护问题的重要意义,把技术宣传融入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开辟经济林管护专题讲座广播或电视栏目,使农民接受技术知识常态化,一是可以调动广大农民栽植果树的积极性,二是可以免除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另外,专家和种植能手可以为广大农民间提供种植指导,进一步提高产出效益,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对于果农自身来说,要自立自强、加强学习,既要懂得植物习性和土壤学相关理论,又掌握种植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知识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果品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水果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