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风电补贴政策
新核准陆上风电21年之后将全面平价,海上风电21年后大概率启动退补。2019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陆上风电2021年后将不再补贴逐步。其中2018年底前核准的存量项目、2019-2020年新核准项目分别在2020年、2021年没有并网的将不再补贴,且2021年以后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海上风电补贴退坡力度相对较小。其中潮间带2019年以后新核准的项目将按照所在资源区陆上风电指导价进行补贴;近海2019-2020年新核准的项目的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0.75元。
中国历次风电补贴政策调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风电铸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风电铸件是风电机组设备的重要零部件,其市场需求与风电整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受风电行业整体需求的拉动。
每MW风电整机大约需要20-25吨铸件。201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0.1GW,其中海上4.3GW。假设每MW陆上风电铸件用量20吨,海上25吨,参考全球风能理事会对2019-2023年全球风电的装机容量预测,到2019全球风电铸件需求量达到130万吨,同比增长40%,2020年还将增长19%至155万吨;预计2021-2023年,全球风电铸件总需求稳定在117-114万吨之间。
2018-2023年全球风电铸件总需求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海上风电铸件2019-2020年分别为20万吨和17万吨。随后2021-2023年海上风电铸件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分别为22/26/28万吨。
2018-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铸件需求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0.1GW,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5.8G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3GW。预计2019~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每年增加7-11GW,2025~2030年每年新增15-21GW;
2018-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风电铸件8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中国,其余20%主要在欧洲和印度。国内目前生产风电铸件的企业有20-~30家,2019年产能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日月股份(40万吨)、吉鑫科技(16万吨)、永冠集团(21.2万吨)和山东龙马(14万吨),其余各家产能在10万吨以下。日月股份国内铸件产能最大。
2019年全球主要风电铸件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风电铸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三、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与装机规模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正式核准的海上风电达到22GW,已公示待核准达31GW,2019年又新增核准5.25GW,预计2020年仍有5GW左右的海上风电核准。预计国内2019~2021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2GW、3GW和4GW,2022~2022年新增装机量为5.0GW、6.0GW;
2018-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及以前中国新增海上风电核准约22GW(核准电价0.85),若要保住电价需要在2021年底全容量并网;2019年新增核准5.25GW(核准电价区间0.738-0.79),必须在2021年底前开工并在2022年吊装并网;2020年预计还将新增核准5GW左右(核准电价低于0.75元),必须在2022年底前开工并在2023年吊装并网。
2013-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风电铸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截至2019年底国内大兆瓦产能供给严重不足,其中日月股份18万吨海上装备关键部件项目一期10万吨产能于2019年8月开始投产、大连重工8万吨产能于9月投产,吉鑫科技通过技改投产了2万吨产能。静态来看日月股份大兆瓦产能市占率达到50%,与竞争对手相比优势更加明显。
2019年全球主要大兆瓦风电铸件产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受人工成本、下游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铸件产业正面临着整体性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转移。从铸件制造业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虽然国外产品较国内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随着国内企业产品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生产的铸件在性价比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竞争格局看,目前中国大型重工装备铸件行业竞争格局主要体现为:国有控股的大型综合性设备制造企业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主要企业有一重、二重、上重、中信重工、大连重工等;民营企业则在某些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主要有日月股份、永冠集团以及吉鑫科技、佳力科技等。
国内风电铸件主要制造企业产能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中国风电铸件行业壁垒分析
当前中国风电铸件行业主要壁垒为资金和设备壁垒、技术和经验壁垒、工艺技术壁垒、规模壁垒与市场壁垒:
风电铸件行业壁垒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中国风电铸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上世纪50-70年代,国外成套设备厂商为降低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大多采取了“大而全”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国内企业则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组织形式相对集中,铸造工序也多以分厂或车间的形式从属于主机厂。
随着近年来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市场的日益开放,“大而全”的生产模式成本优势不再,国内外成套设备厂商均逐步将铸造业务剥离,向外部采购铸件;外部铸件厂承担工艺设计、毛坯铸造、精加工、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以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随着下游成套设备生产垂直化分工的深入,专业铸造企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大型重工装备铸件行业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尤其毛坯铸造环节及精加工环节均需大量的设备、资金投入。中国铸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限于前期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制约,往往优先投资于毛坯铸造这一核心工序环节,而精加工工序则通过外协解决,从而形成中国大型重工装备铸件生产一定程度上存在工序分割的现状,导致铸件最终产品在交期、速度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损耗。
随着下游重工装备行业进一步向重型、精密方向发展,铸件的尺寸规格逐渐增大、精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精加工设备、工艺以及生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精加工外协厂商往往规模偏小、资金实力不足,无法很好地满足当前大型重工装备铸件加工业务的发展需要。
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垂直化分工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规模化的铸造企业进一步完善自身生产工序、为客户提供全工序一站式精加工铸件配套服务已是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风电铸件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风电铸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中国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风电铸件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