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直肠癌药物行业概述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中一种频发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结直肠癌是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炎性反应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差异,可将结直肠癌分为两类,即散发性结直肠癌与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两者在基因表达的频度和时间上均存在差异,包括APC,KRAS和TP2等。结直肠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各类药物,主要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二、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发展背景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前列,并且,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增长态势,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西北部,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结直肠癌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对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与公共卫生政策提出了挑战,这使得研发和生产更有效的结直肠癌药物成为迫切需求。2023年,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416亿元,肿瘤药物行业对癌症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研究成果,为结直肠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全球结直肠癌药物行业现状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大致命癌症,于男性而言,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癌症,仅次于肺癌和前列腺癌,于女性而言,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2023年,全球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大约达二百万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模式的改变,全球结直肠癌患者人数或将继续上涨。2023年,全球结直肠癌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38亿美元。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四、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现状
因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发现症状时,多已处于晚期,而结直肠癌发展至晚期会出现更明显的症状,如便血、腹部肿块以及骨盆或下腹持续疼痛。当前,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分为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其中,一线疗法一般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强化及非强化治疗方案,二线疗法通常适用于已接受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一线治疗的患者,三线治疗的重点则在于延长存活期及改善生活质量。2023年,中国结直肠癌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97亿元。
五、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重点企业
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聚焦神经科学、抗肿瘤、自身免疫及抗感染领域,是一家创新与研发驱动的制药公司,建设有“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先声药业的两款创新药——化疗骨髓保护剂科赛拉®和结直肠癌抗体靶向药物恩立妥®成功纳入医保目录,用于脑卒中的创新药先必新®舌下片也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上市。截至目前,先声药业已有8款创新药上市,多个创新产品也正处于审批流程中。2024年上半年,先声药业营业总收入为31.14亿元。
六、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的不断发展,中国将涌现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结直肠癌药物,或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或免疫调节机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同时,制药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更加丰富的研发管线,将包括针对结直肠癌药物的不同靶点、不同治疗阶段和不同患者群体的药物研发,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我国医保政策不断完善,部分结直肠癌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从而刺激了市场需求,市场增长潜力大。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