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上的电子—光子—量子系统诞生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报道,美国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北大学团队联合,开发出全球首个电子—光子—量子一体化芯片系统。这是首次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量子光源与稳定控制电子电路,并采用标准的45纳米半导体制造工艺。其为批量化生产“量子光工厂”芯片、构建大规模量子系统奠定了基础。

资讯55

团队表示,在可扩展量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这是关键一步,它表明人们可以在商用半导体工厂中构建可重复、可控的量子系统。

就像传统电子芯片依赖电流、光通信系统依赖激光,未来的光量子技术也需要稳定的“量子光”资源来实现运算、通信或感知。为此,研究人员在硅芯片上构建了一组“量子光工厂”,每个仅约1毫米见方,却能稳定产生成对相关光子,这是量子信息应用的关键资源。

要使这些谐振器稳定地产生光子对,必须确保它们与注入的激光保持高度同步。而且器件对温度变化和制造误差极为敏感,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效。

团队的解决方案是在芯片内部集成主动控制系统,对产生光子的微环谐振器进行实时稳定调控。每块芯片包含12个这样的光子源,每个都需在温度波动和相互干扰下保持高精度同步运行。研究人员在谐振器内部嵌入了光电探测器,能实时监测其与激光的匹配状态,并通过片上加热器和控制逻辑电路,自动微调共振条件,以确保光子对稳定产生。

此次一个关键挑战是,在保持量子光学性能的同时,把光子器件设计限制在商业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平台的严格规范之内。这要求团队从一开始就将电子与量子光学作为统一系统进行协同设计。而该芯片采用了标准的45纳米CMOS平台,具备内建反馈稳定机制,能有效应对温度变化与制造误差带来的干扰。

随着量子光子系统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提升,此类“量子光工厂”芯片有望成为安全通信网络、先进传感设备乃至未来量子计算基础设施的关键构建单元。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芯片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芯片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产业链分析、下游应用市场分析、企业案例分析、前景趋势预测与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填完联系在线客服

或添加微信

15711089246

即刻发送红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