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妆品行业概述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上游原材料为添加剂、水溶保湿剂、表面活性剂(乳化类、洗涤类)、液体油脂、固体油脂、增稠剂,包装材料。化妆品生产企业将原材料生产为清洁型化妆品、护肤型化妆品、美容型化妆品、疗效型化妆品。化妆品下游渠道为:美容院、日化店、商超、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实现产品的销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化妆品行业现状
2017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4648亿美元,同比增长5.2%。相对于前2年市场行情,有回升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国人对外在形象要求与认知的提高以及核心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持续推动着国内化妆品行业多年来保持稳健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化妆品市场增在不断提升 。2012-2017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销售额年复合增长8.17%.其中彩妆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0.20%。护肤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39%。同期全球彩妆与化妆品市场增速仅为1.51%和1.14%。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化妆品行业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679亿元,同比增长7.89%.彩妆与护肤品市场规模分别达到344亿元和18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3%与10.3%。成熟品类的高端化与多元化(洗护,清洁等)以及新兴品类的不断出现(彩妆、香水等)是国内化妆品行业始终能够吸引市场与资本聚焦的重要推动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往往贡献了化妆品市场约50%的消费.而十年后,这部分人群仍将是彩妆消费的主流群体。相比于上一代化妆品主力客群(60-70后)消费品类主要集中于基础类的洗护与护肤产品,如今的80-90后以及逐渐进入化妆品市场的00后,更注重外在形象与时尚潮流。带动彩妆、香水等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快速普及。对于渗透率已经较高的传统品类,新一代消费者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诉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全球市场来看.高端化妆品消费占比已从2012年的26.7%上升至2017年的29%.该项占比逐年提升。从中国市场来看,2007 年以来国内化妆品市场消费升级也在延续,2007-2016 年高端化妆品年复合增速达到14.69%。大众化妆品年复合增长8.42%高端化妆品占比也已由10%提升至23%。近5年高端化妆品的零售增速明显快于大众化妆品。这也符合人均收入持续提高阶段,消费单价提升的自然趋势。从供给角度分析,由于中高端产品盈利水平要明显好于低端产品在牙膏、护肤品、洗发水、沐浴露等品类外资与本土品牌企业都将中高端产品的研发推广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从需求角度.年轻人消费高端化带来的整体升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化妆品行业发展机遇
一是政府的支持。2018年1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化妆品风险监测工作规程》,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化妆品风险监测工作。根据规程,6大类化妆品将被重点监测,包括:可能含有潜在危害因素的产品;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产品;引起化妆品安全事故或受到消费者关注的产品;涉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根据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具有潜在风险的产品;技术上无法避免,导致风险物质作为杂质带入的产品。以上6大类化妆品的监测总结报告,将直接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1月24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公告称,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工作安排,该院组织制定了《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指出,化妆品企业需对产品功效宣称类别进行评价,要求功效宣称与其证据水平(评价)相一致。除了能直接识别的功效外,特定功效宣称均应经过相应评价,包括但不限于防晒、美白祛斑、育发、健美、除臭、抗皱、祛痘、控油、去屑、修复、保湿等功效。对此,部分业内人土表示“炒概念时代结束,虚假宣传的企业面临被淘汰危机”。
二是发展潜力大,本土品牌锋芒初露迎机遇。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化妆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已经被越 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较低的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为化妆品市场 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目前化妆品市场人均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七分之一,成长空间其广阔。本土品牌把握大众化妆品消费升级机遇、绑定快速发展的专营及电商等渠道、拓展面膜等品类,同时加强研发与品牌营销,初露锋芒迎发展机遇。
三是全面二胎+消费升级,孕妇护肤市场暗藏大需求。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孕产期专业肌肤护理知识的普及,提升了妇用护肤品的市场需求。不难看出,全面二胎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及消费升级将成为拉动母婴行业高速增长的双引擎。孕妇护肤品作为母婴行业与美容护肤行业的一个交叉分类,可是乘着政策红利顺势崛起。
四、化妆品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1)中国品牌缺位高端化妆品市场
中国化妆品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虽然占据主力地位,但仍存在进步空间。其中,高端市场中,中国品牌占比还非常低。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牌在高端消费类市场占有率仅为2%。并且,在全球市场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化妆品公司里,没有国产品牌的身影。中国化妆品品牌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也应注重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2)企业规模小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不仅吸引了国内投资者的视线,更吸引了国际化妆品巨头的目光。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化妆品行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其中 国内企业数量有近4000但普遍规模较小,一直以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宝洁、 欧莱雅、资生堂、联合利华等化妆品品牌则在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3)化妆品质量事件频发
2018年初以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官网公布了多批不合格美白祛斑产品和染发产品,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被吊销生产许可证,另有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被勒令停产整顿.
(4)消费观念不成熟
在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初期,跨国化妆品企业通过引入国际成熟品牌和大容量品类进入中国,通过消费者教育,培养消费习惯,引领行业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量消费者盲目迷信洋品牌,更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国际品牌,对性价比较高的本土品牌持排斥心理,限制了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4)消费观念不成熟
在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初期,跨国化妆品企业通过引入国际成熟品牌和大容量品类进入中国,通过消费者教育,培养消费习惯,引领行业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量消费者盲目迷信洋品牌,更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国际品牌,对性价比较高的本土品牌持排斥心理,限制了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本文采编:CY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