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氯乙烯行业概述
三氯乙烯(英文名:Trichloroethyl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Cl3,分子量约131.5。通常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生产三氯乙烯有乙炔法、乙烯直接氯化法和乙烯氧氯化法三种工艺路线。乙炔法是工业生产三氯乙烯的主要方法。乙炔法又分为皂化法和气相脱氯化氢法,与传统皂化法相比,气相脱氯化氢法生产工艺能够有效减少“三废”排放量,在产品质量、环保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是国内目前新建三氯乙烯生产装置主流生产工艺。
二、三氯乙烯行业发展背景
《“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引导和鼓励化工企业向绿色循环、精细高效方向发展转型,对化工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三氯乙烯行业产业链
三氯乙烯产业链上游以乙炔、乙烯、氯气等原料为核心,乙炔法依赖电石或天然气制乙炔,乙烯法则需石油裂解乙烯及液氯供应。中游生产环节涵盖乙炔法、乙烯直接氯化法及氧氯化法,其中氧氯化法因环保优势成为主流,通过直接氯化、氧氯化反应及精馏裂解制得产品。下游应用广泛,主要作为金属脱脂溶剂用于汽车、电子行业,在干洗、农药、医药中间体及有机合成中亦有重要用途。
四、三氯乙烯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三氯乙烯产量
生产供给端,据统计,2024年我国三氯乙烯产能39万吨,同比持平;2024年我国三氯乙烯产量23.38万吨,同比下降1.18%。2024年我国三氯乙烯行业整体开工率为59.95%,产能供应充足。后续产能变化趋势上,受三氯乙烯下游第三代制冷剂R134a从2024年开始配额生产因素影响,我国三氯乙烯产能预计将保持稳定。
2、我国三氯乙烯消费量
下游需求端,三氯乙烯主要用途包括化学合成、金属清洗和作为溶剂等,其中作为化学中间体用于生产第三代制冷剂R134a是国内三氯乙烯主要下游用途。据统计,2024年我国三氯乙烯表观消费量为20.74万吨,同比下降3.62%,市场供需相对稳定。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三氯乙烯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五、三氯乙烯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三氯乙烯行业生产企业较多,但单体产能达到6万吨/年的企业较少,随着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定,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逐步淘汰,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
2、重点企业介绍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为烧碱、环氧丙烷等。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28亿元,较上年增加29.22亿元,同比增加40.00%;2024年公司改造三氯乙烯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了装置运行效率,三氯乙烯累计完成8.52万吨。
六、三氯乙烯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链纵向发展提速
随着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基础向下延伸产业链、加深产业深度、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三氯乙烯行业代表性企业例如巨化股份以其自产的三氯乙烯为原料延伸生产第三代制冷剂。未来行业将持续关注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
2、环保安全监管趋严
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有害物质,在其储存、运输过程中也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和泄漏污染隐患。在此影响下,三氯乙烯行业面临自动化、清洁化、可持续的转型发展需求。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标准日益提高、各类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环保安全检查制度进一步健全,行业从业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加大环保安全投入和检测检查,革新生产技术,加快应用清洁工艺和发展循环经济,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三氯乙烯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三氯乙烯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