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概述
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指专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纯电动(B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及燃料电池(FCEV)乘用车与商用车所设计的综合照明解决方案,照明系统的功能已突破传统的基础照明与信号指示范畴,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需适配新能源汽车特有的电气架构及能效要求,同时兼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集成需求。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产业当前的技术路线核心发展趋势为智能化与交互化功能的深度整合。
二、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政策
近年来,为了促进和规范半导体照明器件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指出:积极推动半导体照明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及材料(含高效散热霜铜板、导热胶、导热硅胶片)等发展:同时还不断推动半导体照明设备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中国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核心原材料供应,主要由光学材料、LED芯片、封装材料、电子元器件等组成;产业链中游为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组成;产业链下游主要是终端整车应用及后市场服务,下游整车厂的需求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2、产业链下游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需求量上涨,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从2019年的381万辆上涨至2024年的3140万辆。
四、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发展现状
政府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严格,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受到大力推广,而高效的照明系统有助于降低车辆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另外,消费者对汽车照明的需求已超越基础功能,追求多元化、智能化,并期望汽车照明系统与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融合,提升驾驶安全性和娱乐体验。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03.01亿元。
五、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呈现金字塔型结构,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加剧。第一梯队企业为海拉、法雷奥、斯坦雷等外资企业,在中国中高端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此外,中国华域视觉和星宇股份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企业为科博达、弗迪视觉、彤明、南宁瞭旺等本土企业;第三梯队企业为天翀、秦川、环宇车灯等。
2、重点企业
星宇股份是国内最大车灯总成供应商,新能源客户占比超40%。其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实现逆袭。其第三代ADB自适应远光灯系统采用84颗独立LED芯片,可实时避让对向车辆及行人,夜间行车安全性能提升40%。2025年星宇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鸿蒙智联车灯”引发关注,通过OTA升级实现灯光模式与用户手机、智能家居场景联动。2024年公司车灯业务收入为124.54亿元。
六、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智能化升级
照明系统将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等技术深度协同,例如自适应前照灯(ADB)可根据路况和车辆行驶状态自动调整灯光,激光大灯、像素化DLP投影等前沿技术也将加速商业化进程,提升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通过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实现人与照明系统的智能交互,同时氛围灯等也将能根据音乐、导航等信息变化,营造个性化车内氛围,提升用户体验。
2、产品集成化与模块化
将多种照明功能集成于一个模块,如把前照灯的近光、远光、转向灯、日间行车灯等整合在一个灯具模块中,减少零部件数量与布线复杂度,缩小安装空间,降低成本。照明系统与车辆其他系统深度集成,如与车身电子系统集成,实现统一控制与管理,提升车辆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3、市场需求多样化
新势力车企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将照明系统预算放宽至整车BOM的6%,对高端、智能的照明系统需求不断增加,推动激光大灯、OLED灯等在高端车型的加速渗透。消费者对汽车外观与个性化照明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独特设计和功能的照明产品。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