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销社产业概述
1、供销社的定义及分类
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以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宗旨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它本质上是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社员是它的所有者和服务对象。
2、供销社行业发展历程
供销社自成立以来,历经波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渠道,到市场经济下的改革转型,再到如今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始终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供销社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近年来,供销社行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政策支持。201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为行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和重点。此后,相关部门围绕农业生产、农资供应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如2024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服务“三夏”生产通知,进一步强化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职能,促进了供销社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和作用发挥。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供销社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机会洞察报告》
三、供销社行业产业链
供销社行业产业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上游连接农资生产厂家,中游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下游对接农产品市场,形成了从农资供应到农产品流通的完整闭环,在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供销社行业现状分析
1、供销社行业市场规模
2024年中国供销社全系统销售总额已达5.8万亿元,供销社在农资保供、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供销社基层网点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支持力度,预计到2025年,其销售总额将稳步增长至6.1万亿元。
2、供销社行业市场区域分布
从中国供销社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来看,2024年华东与中南两大区域呈现显著的“双核心”格局。其中华东市场近四成的占比领跑全国,这得益于区域内农业规模化程度高、农村消费市场活跃,以及供销社在农资供应、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领域的成熟布局;中南市场紧随其后,占比约30%,依托南方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供销社在果蔬产销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场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3、供销社行业市场产品结构
从中国供销社行业市场产品结构来看,2024年农产品类占比约39%,这与供销社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冷链仓储和电商销售渠道密切相关,有效助力了农产品上行;消费品类占比接近30%,反映出供销社基层网点在农村日用品供应中的作用持续强化,满足了农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农业生产资料类在保障化肥、种子等关键农资稳定供应、推广绿色农资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供销社行业竞争格局
供销社行业竞争呈现“头部企业引领、区域特色鲜明”的梯队格局,缺乏绝对垄断者。第一梯队为中农集团等全国性龙头企业,依托供销总社资源掌控核心农资供应链,在全国市场具备统筹优势。第二梯队是浙农股份、辉隆股份等区域领军企业,营收规模居前,深耕华东、中南等核心市场,聚焦本地化农资与农产品流通服务。第三梯队为云南供销合作社等地方主体,依托区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云菌”),通过差异化布局占据细分市场。
六、供销社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开放合作”已成为供销社激活资源、扩大服务半径的核心路径。在内部协同上,湖北随县社通过县供销集团牵头,联合16家基层社与省市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形成上下贯通的资源联合体;在外部联动上,四川供销社推动“三社”合作,1772家基层社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经营服务,2025年计划将合作比例提升至50%以上。同时,跨领域融合加速推进,四川推进“交商邮供”融合,拓展快递寄送等业务,浙江依托“供富大篷车”实现物流、电商与便民服务的复合功能叠加。这种多元协同模式既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又弥补了供销社服务能力短板,未来将形成“供销社+企业+农户+社会组织”的立体化合作网络。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供销社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供销社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机会洞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