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铃薯全粉产业概述
马铃薯全粉是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过清洗、去皮、蒸煮、捣泥、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粉末状产品。它最大的特点是完全保留了马铃薯的除皮以外的全部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与仅提取淀粉的马铃薯淀粉有本质区别。
二、马铃薯全粉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马铃薯全粉行业发展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从主粮化战略的提出,到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再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涵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这些政策不仅拓展了马铃薯全粉的市场应用领域,还引导行业向规模化、绿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为马铃薯全粉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三、马铃薯全粉行业产业链
马铃薯全粉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联系紧密。上游为中游提供原料和设备支持,保障生产稳定;中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为下游提供优质产品;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又反哺上游种植和中游生产。随着各环节协同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四、全球马铃薯全粉行业现状分析
1、全球马铃薯全粉行业市场规模
2024年全球马铃薯全粉行业市场规模达21.63亿美元,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健康意识提升推动其在功能性食品、植物基产品中需求增长,且在烘焙、冷冻食品等传统领域应用持续深化。不过,原料供应受气候影响的波动及加工成本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规模增幅形成制约。
2、全球马铃薯全粉行业市场区域分布
从全球马铃薯全粉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来看,2024年成熟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北美市场以35.2%的份额领跑全球,这得益于当地消费者对便捷化、营养化食品的高需求,以及快餐、烘焙产业对马铃薯全粉的广泛应用。欧洲市场紧随其后,占比达30.1%,作为马铃薯消费传统区域,其稳定的饮食习惯与成熟的食品加工体系,为市场提供了持续支撑。
五、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现状分析
1、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产量
2024年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产量达16.35万吨。作为全球最大马铃薯种植国,2024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约1870.8万吨,为全粉生产提供了充足原料。同时,本土企业通过全链条掌控与设备国产化,推动产能稳步释放,且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
2、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需求量
2024年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需求量达17.07万吨,同比增长10.27%,需求增长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协同驱动。作为天然健康的食品原料,其在烘焙、方便、速冻等食品加工领域应用日益广泛,该领域消费占比超90%。同时,植物基、功能性食品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渗透,进一步拉动需求扩容。
3、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市场规模
2024年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市场规模达23.1亿元。需求侧呈稳健增长态势,全年需求量17.07万吨、同比增长10.27%,食品加工领域占比超90%,且在植物基、功能性食品等新兴领域渗透提升。但受上游原料薯产能过剩、价格低迷传导影响,产品单价承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增幅。
六、马铃薯全粉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马铃薯全粉行业竞争呈“国际巨头主导、区域企业崛起”的梯队格局。第一梯队为欧洲的爱味客、艾姆兰集团等国际企业,凭借全球供应链与技术优势占据主导。第二梯队是北美辛普劳等区域龙头,深耕本土成熟市场。第三梯队以中国北大荒薯业、张家口弘基农业为代表,依托原料优势快速成长。
七、马铃薯全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马铃薯全粉行业正加速从分散化运营向全产业链整合模式转型,龙头企业成为整合核心力量。以上游原料端为例,企业通过“产业公司+基地”模式整合种植资源,北大荒薯业已打造120万亩核心原料基地,并建立“七统一”管理体系,实现种薯供应、种植标准、收购流程的全环节管控。加工端则通过跨区域布局突破生产瓶颈,如北大荒薯业采用轻资产模式在内蒙古、陕西等地建立垦外基地,不仅降低70%建设成本,更实现“全年生产”,告别传统“半年闲置”困境。下游通过绑定食品加工企业需求优化产品结构,针对烘焙、速冻等领域需求提升雪花全粉产能占比至63.52%。这种“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协同模式,既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又通过精准对接市场降低运营风险,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