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铟行业概况
铟属于稀散金属,因其具有可塑性、延展性、光渗透性和导电性等特点,而以化合物、合金的形式被广泛应用。铅锌冶炼厂在冶炼主金属过程中会将铟作为副产物综合利用回收,并通过冶炼制取粗铟;再生铟回收厂通过将回收的尾料还原制取粗铟;粗铟经进一步精炼提纯后形成精铟(纯度在4N-4N5)。精铟按产品形态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二、精铟行业政策
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重大调整的宏观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发布相关政策支持高纯金属、半导体产业发展,比如高纯稀散金属材料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强调的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之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将“高纯金属制造-其他稀有金属冶炼-高纯、超纯(铟、锗、镓、碲、铼)(全元素分析,纯度达到99.999%以上)”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三、精铟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铅锌冶炼厂在冶炼主金属过程中会将铟作为副产物综合利用回收,并通过冶炼制取粗铟;再生铟回收厂通过将回收的尾料还原制取粗铟;粗铟经进一步精炼提纯后形成精铟(纯度在4N-4N5);根据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精铟经高纯化处理后形成高纯铟(5N以上)或经过氧化处理形成高纯氧化铟(4N以上)。精铟下游主要应用于ITO靶材、半导体化合物、含量及合金等领域。
2、全球精铟下游消费占比
铟作为提升显示性能的关键元素,其应用正随着显示面板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而不断增加,展现出良好且稳定的需求上升趋势。受5G、AI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铟的半导体化合物材料需求渐起,且随着国内对液态金属、铟镓砷外延等前沿高新材料的技术探索,新材料国产化替代的步伐也在加快。2024年全球精铟消费占比中,ITO靶材消费占比为83%,半导体化合物消费占比为5%。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精铟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四、精铟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供需现状
铟是一种稀散金属,通常仅微量伴生于锡石和闪锌矿中,是稀缺的战略金属。近年来,铟价持续上涨进一步刺激冶炼厂的积极性,叠加湿法炼锌浸出渣处理的技术改革提升了铟等副产品的回收效率,全球铟产量保持小幅增长态势。2022-2024年,全球精铟产量分别为2280吨、2334吨和2532吨,基本维持稳定。2024年全球精铟消费量为2068吨。
2、中国生产现状
随着ITO靶材国产化率逐年提升,以及铟在光伏异质结电池及化合物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扩大应用,全球铟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我国乃至全球铟的需求预期仍有稳定支撑。据统计,2024年我国精铟产量为1726吨,同比增长16.78%。
3、精铟价格走势
2024年随着全球显示面板行业迈入新的增长阶段,叠加国内市场预期及相关战略金属出口政策变化,拉动国内精铟需求增加,支撑铟价稳步上涨。据统计,2024年我国精铟均价2612元/千克,较2023年均价同比上涨48.31%,波动区间为1985-3075元/千克。
五、精铟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部分国家采取技术封锁、出口管制、贸易制裁等手段限制我国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超高纯金属制备是第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生产的重要上游产业,高纯稀散金属产品在高端制造、国防工业等领域有重大的战略需求,但是全球6N级以上的高纯稀散金属的生产企业仍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从我国精铟(4N5-5N)市占率来看,株洲科能产品于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于竞争对手。
六、精铟行业趋势
提高铟资源全产业链利用效率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举措。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意味着损耗减少,真正流入到终端实际供给的部分增加。提高铟全产业链利用效率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铟产业链的上、中游环节,包括粗铟、精炼铟提取率的提升,以及初级产品加工制造阶段ITO靶材等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该阶段各种废料中提取再生铟效率的提高等;
另一方面是从终端报废产品中再利用铟资源效率的提升,从产业链视角可以看出,除去损耗流失的部分,大部分铟资源均流向了终端,以社会存量的形式蓄积在各类终端产品。未来,随着消费量的进一步增加,社会存量也随之增加。因此,提高从终端报废产品中再利用铟资源的效率是增加资源供给的重要途经。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精铟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精铟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