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外医药行业概述
1、院内与院外医药市场对比
我国的医药流通市场通常可以分为院内医药市场和院外医药市场。院内医药市场主要以各级医院为终端,长期以来一直较为集中且规范,并且占据了医药流通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相比之下,院外医药市场则更为分散,其终端涵盖了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
2、发展历程
院外市场作为医药营销领域的核心增长点,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院外市场的演进与政策导向、技术革新高度相关,可清晰地分为萌芽、起步、标志、成长和数字化五个阶段。
二、院外医药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院外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医药制造业,涵盖药品制造商、器械制造商和设备制造商等;中游则是院外医药的流通环节;下游销售终端包括药店、基层医疗机构等,最终将产品销售给患者。
2、上游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到2024年底已有9793个,但规上医药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连续三年下滑。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5298.5亿元,与去年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420.7亿元,同比增速小幅下降。医药制造业面临整体增长放缓、利润显著下降的运行压力,企业经营普遍承压,处于降本增效阶段。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院外医药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院外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
在医保支付改革的推动下,药品销售的院内外渠道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院内渠道因改革而优化用药结构、降低采购成本;院外渠道则因门诊统筹、双通道药房等政策迎来新机遇。中国院外医药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院外医药市场规模约6552亿元,同比增长4.6%,2019-2024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7%。
2、细分市场结构
院外医药市场中的药品分为OTC(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处方药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院外医药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2024年我国院外医药市场中处方药的占比超过60%。自2017年相关政策实施以来,处方外流政策允许患者在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购药,这使得药品销售模式从以医院为主导逐渐向多元化的院外渠道转变。
四、院外医药行业重点企业
广东融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院外医药服务商,专注于数字化营销和供应链解决方案。融泰药业向上游制药公司或其授权经销商采购医药产品后,通过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医药、叮当及泉源堂等B2C及O2O电商平台将产品售予个人客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外,该公司还建立了自有销售渠道“宜康思大药房”。 业绩方面,2025年上半年,融泰药业实现收入15.40亿元,利润为1709.2万元。
五、院外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1、药店专业化能力提升
随着处方外流的推进,社会药店的专业化能力、大众医疗服务能力,以及与专业医疗机构的协同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药店将从单纯的销售药品向健康管理发展,行业关联销售、复购率、顾客粘性有望大幅提升。
2、数字化赋能
院外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疆界,无缝对接上下游,打通内外系统,提升运营效率,洞见市场商机,推进良性循环。数字化手段改造提升流通链路,对院外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起着明显的提振作用。
3、DTP药房发展
DTP药房成为院外市场的重要业态,以病种管理为抓手的DTP模式已成为主流并引领趋势。DTP药房通过提升专业药学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用药体验,同时也为药企和商业公司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院外医药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院外医药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