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锂离子电池胶黏剂产业概述
在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中,胶黏剂是一种关键的功能性辅助材料,虽添加量通常仅占电池总质量的2%-5%,却对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及倍率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它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活性物质、导电剂、集流体等不同组分牢固结合,同时维持电极结构的完整性,确保离子和电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高效传输。
二、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通过制定长远规划和具体政策,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为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扩大了市场需求,有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产业链
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联系紧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中游生产,中游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决定了下游应用的效果,而下游市场的需求增长又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随着各环节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创新,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和高效。
四、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现状分析
1、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锂离子电池胶黏剂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6.51万吨攀升至2024年的33.64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8%。尽管未来增速将逐步趋于稳健,但增长动力依旧强劲,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23.34万吨,2024-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仍能保持24.2%,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广阔。
2、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市场产品结构
从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市场产品结构分布来看,粘结剂凭借其核心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35.4%。作为电池电极制造的关键材料,粘结剂承担着固定活性物质、导电剂与集流体的重要作用,其需求与锂离子电池产能扩张直接挂钩,因而在产品结构中占比最大。紧随其后的是电池PACK结构胶,占比为28.7%,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对PACK环节密封性、抗震性要求提升,其市场占比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3、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细分市场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锂离子电池粘结剂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作为电池电极制造的核心材料,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13万吨迅猛扩张至2024年的11.92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3.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领域的需求激增,同时,高能量密度电池对粘结剂性能要求的提升,也进一步拉动了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容,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五、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呈现明显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由吴羽、Syensqo主导,凭借技术壁垒与稳定品质垄断高端市场。第二梯队以山东华夏神舟、孚诺林、阿科玛等为主,国内企业依托产能扩张与成本优势快速崛起。细分领域中,天赐材料在PACK结构胶市场占9.6%份额。整体看,国内企业加速高端产品研发与扩产,正逐步打破国际垄断,行业集中度随产能整合持续提升。
六、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下游电池技术迭代推动胶黏剂向高性能、定制化方向升级,适配硅基负极、固态电池与快充技术的高端产品需求爆发。硅基负极因能量密度优势渗透率快速提升,但其300%的体积膨胀率对胶黏剂的弹性与粘结力提出更高要求,聚丙烯酸(PAA)等可形成交联网络的粘结剂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50-67亿元。固态电池领域,干法电极工艺需粘结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实现高强度结合,聚酰亚胺(PI)基复合粘结剂与生物基杂化粘结剂成为研发重点,日本昭和电工的PI复合材料已实现180℃下低收缩率突破。同时,快充技术要求粘结剂耐受4.5V高电压与高温环境,耐高温改性PVDF与智能响应型产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7%,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胶黏剂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