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上游览产业概述
水上游览是以水域(包括自然水域与人工水域)为核心载体,通过各类水上交通工具(如游船、帆船、竹筏等)或亲水活动形式,为参与者提供观赏水景、体验水域文化、享受水上休闲的一种旅游及休闲活动。其核心特征在于“以水为媒”,将交通功能与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深度结合,既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观赏需求,也承载着地域文化传播、休闲放松等多重价值。
二、水上游览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水上游览行业发展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促进交旅融合,提升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水平,为水上游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支撑。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如广州市推动珠江游全域融合发展,从多维度进行制度设计,鼓励科技创新和文化挖掘,这些政策有助于提升水上游览的品质和竞争力,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水上游览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水上游览行业产业链
1、水上游览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水上游览行业产业链以水上旅游资源为基础,上游提供硬件和规划支持,中游负责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下游实现消费转化。各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产业链不断向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方向升级,政策支持也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水上游览行业上游分析
中国游艇行业在消费升级与政策支持下实现高速增长,产值从2020年的65亿元稳步跃升至2024年的128亿元,四年间规模近乎翻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7%。游艇行业的扩容对水上游览行业形成显著带动:一方面,推动游船装备向轻量化、智能化升级,丰富中高端游览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加速水域配套设施共享,为内河、滨海游览线路拓展提供支撑,进一步激活水上游览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潜力。
四、水上游览行业现状分析
2024年中国水上游览行业船票收入达94亿元,在消费复苏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攀升至约27.3%。随着居民休闲消费升级,以及各地对水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化,船票收入作为行业核心营收板块,其稳健增长进一步印证了水上游览市场的潜力与活力。
五、水上游览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水上游览行业呈现“头部集中、区域分化”格局。第一梯队以招商蛇口、世纪游轮为代表,依托资本与资源整合优势布局全国核心水域,掌控长江、珠江等黄金航线。第二梯队是湖北文旅集团等区域龙头,聚焦单一流域形成局部垄断,。第三梯队为苏州古运河旅游公司等地方企业,以文化IP打造差异化产品,深耕本地市场。整体市场向规模化、品质化企业集中,中小品牌面临同质化淘汰压力。
六、水上游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水运+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多元业态,推动水上游览从单一观光向复合体验转型。核心趋势是“游船+”模式的全面落地,通过联动观光、休闲、文化、商业等要素,将船舶从交通工具升级为体验载体。在产品创新上,“游船+餐饮演艺”打造流动场景,如天津海河游船结合民乐演奏、相声等演出形成“水上舞台”,珠江红船通过高科技表演构建移动剧场;“游船+研学”“游船+商务”等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无人船已开发出科技研学、智能商务会议等场景。空间上,水岸联动成为标配,成都夜游锦江串联沿岸潮玩、咖啡等业态,形成“集市+演绎+游船”的一体化模式,2023-2024年带动旅游总收入超4300万元;南京“长江传奇”项目则通过亮化工程与夜间市集,激活了沿岸商业。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产品供给,更实现了从“单次消费”到“多元变现”的升级,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水上游览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水上游览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