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舱域控行业概述
座舱域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CDC)是智能汽车中负责整合和管理座舱内所有电子系统与功能的核心部件,它通过高性能芯片和软件平台,将原本分散的仪表盘、娱乐系统、空调、座椅、HUD、DMS 等多个 ECU 的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器内,实现“一芯多屏”与多模态交互,显著减少车内线束和 ECU 数量,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座舱体验。
二、座舱域控行业政策
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指出:鼓励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技术,包括数字化座舱系统,人机共驾技术,新型智能终端模块等。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座舱域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三、座舱域控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座舱域控产业链呈“上游芯片/元器件+软件IP—中游总成制造与软件集成—下游整车落地与数据运营”三段式结构;上游由高通、英伟达等供应核心SoC及周边器件,提供底层IP;下游主机厂将域控嵌入整车并开展OTA、功能订阅和数据服务,实现从芯片到用户体验的价值闭环。
2、产业链下游
座舱域控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智能汽车,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与渗透率的提高,中国智能汽车销量呈现快速上涨态势,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销量为2040万台。
四、座舱域控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座舱域控市场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增长。“舱泊一体”、“舱驾一体”等集成方案兴起,带动中国座舱域控行业市场规模快速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座舱域控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3亿元。
成本下降及市场下沉带动中国座舱域控行业渗透率上涨,规模效应与技术进步使域控制器渗透率快速提升,并且,从早期高端车型快速向10-20万元主力价位车型普及。2024年中国座舱域控行业渗透率为12%。
超过六成用户认为智能座舱能提升购车兴趣,座舱域控的技术发展正迈入全新阶段,带动供应链产品迎来新周期。2023年中国市场座舱域控交付量为102.6万台。
五、座舱域控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2024年国内座舱域控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具体来看,德赛西威以16%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较强竞争力。和硕/广达紧随其后,占据10%的市场份额。此外,车联天下和镁佳科技各自拥有8%的市场份额,亿咖通同样占据8%的份额,这三家公司在市场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重点企业
德赛西威深度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领域的高效融合,持续开发高度集成的智能硬件和领先的软件算法,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移动出行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2024年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业务收入为182.29亿元。
六、座舱域控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演进
硬件架构加速从“座舱单域”迈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8295/Thor级大算力芯片和5nm/3nm车规工艺普及;软件层面,AI大模型本地推理、车云协同、SOA中间件和OTA订阅成为差异化核心,软件价值占比由2024年的26%提升至2031年的40%以上。
2、产业生态
政策持续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示范,数据安全法规完善;主机厂通过深度定制OS、算法自研和订阅服务锁定用户价值,形成“硬件预埋+软件付费”新商业模式,带动中国座舱域控在全球供应链中实现从“集成商”到“标准制定者”的跃迁。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座舱域控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座舱域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