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差旅费控行业概述
1、定义
差旅费用支出指企业在员工因公出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会务活动等基础性支出,以及签证服务、保险保障、汇率结算等衍生性支出,其管理链路涉及预算、申请、审批、预订及出行服务、发票处理、报销、结算、进项抵扣、凭证等十多项工作流程。在差旅费控服务出现之前,企业差旅支出管理服务主要分为差旅管理、费控管理两个赛道,差旅管理聚焦于出行场景的资源整合与商旅服务,费控管理专注于预算管控、发票管理、报销管理及合规审核。由于传统差旅服务或费控报销只是解决了企业在预订、报销这一单一环节的需求,未触及费用管控核心,差旅费控应运而生。
2、发展历程
我国差旅费控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点突破到全流程整合,再到生态融合的演进过程。2018年之前,市场主要由报销SaaS、商旅服务商和支付机构各自提供割裂的解决方案,仅充当企业与平台的“连接器”,未能真正解决费用管控的核心问题。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企业需求升级为覆盖预算管控、消费比价和财务归档的全链条管理,推动行业向“商旅+费控”一体化模式转型。
二、差旅费控行业发展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而从费用变动上来看,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6元,比上年增加0.3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59元,比上年减少0.01元。可见营业收入利润率持续降低,成本压力上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企业迫切寻求降低差旅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精细化管理路径。
三、差旅费控行业产业链
差旅费控行业产业链由上游资源供给、中游服务整合及下游企业应用构成。上游主要包括航空、酒店、铁路等交通住宿供应商,以及支付系统、金融科技等基础设施服务商,提供差旅服务的基础资源和技术支持。中游为差旅管理公司(TMC)与费控软件平台,前者整合上游资源为企业提供预订、行程管理服务,后者通过自动化报销、审批及数据分析优化费用控制流程。下游为各类企业用户,尤其是中大型企业,借助中游服务实现差旅成本管控、政策合规及效率提升,最终形成覆盖资源采购、服务集成到企业决策的全链条闭环。
四、差旅费控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精细化运营转型,支出管理已成为数字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因高频次和高标准化,商旅支出成为最先数字化管理的一员。目前差旅费控行业已逐渐进入成熟期,虽然增速受逆全球化浪潮与贸易摩擦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将有所放缓,但规模化发展仍可持续。2024年中国差旅费控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3316.6亿元,随着政策的落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客户对差旅费控的认知将不断深化,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倾向于选择差旅费控厂商服务,中国差旅费控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差旅费控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五、差旅费控行业竞争格局
2018年胜意科技率先打通差旅消费与财务管控全流程,在蒙牛等企业成功落地全闭环费用管控方案。近年来行业进入生态融合阶段,费控厂商自建差旅平台、OTA强化费控能力、文旅集团跨界布局,多方协同推动行业蓬勃向前。
六、差旅费控行业发展趋势
1、头部厂商整合差旅场景与费控能力,一体化大势所趋
多轮角逐过后,费控赛道的玩家已清晰拉开距离,单一差旅服务或单一SaaS费控报销软件服务商逐渐出局,头部效应明显,全链路、全场景的差旅费控模式已逐渐被行业所接受。过去费控起家的厂商纷纷布局消费端,锤炼供应能力;而消费起家的服务商则不断强化费控技术与精细化程度,与技术服务商展开深入合作,费控能力成为行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部分文旅集团和地方旅控平台将商旅管理视为第二增长曲线,依托自身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加速行业布局,共同构建起多元竞合的市场生态。。
2、行业赛道融合加速,新加入者动作不断,竞争呈多元态势
近年来,企业差旅费控意识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中国差旅费控行业的持续发展,众多差旅费控企业应运而生且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胜意费控云、合思(易快报)、金蝶云星空等差旅费控企业位居前三,金榜指数分别为88.96、80.93、80.27。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差旅费控企业需着力发展自身核心优势,精准定位核心客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份额。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差旅费控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差旅费控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