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极辊行业概述
阴极辊是电解铜箔生产中的关键核心装备,是电流传送及电解铜箔生成的载体,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铜箔的质量。
二、阴极辊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行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发展下游锂电池行业,锂电铜箔产品作为关键材料亦不断受到重点支持。《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提高设施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高质里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阴极辊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阴极辊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目前,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包括阴极辊表面钛材、不锈钢材、铜材等原材料,其中阴极辊表面钛材是阴极辊的关键核心材料;中游为阴极辊研发与制造环节;下游为电解铜箔这个应用领域,应用终端涉及消费电子、计算机、工控医疗设备、航空航天、通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
2、产业链下游
阴极辊行业的下游是“电解铜箔”生产环节,电解铜箔按用途又分为锂电铜箔(动力电池、储能、消费电子用锂电池负极集流体)与电子电路铜箔,其中锂电铜箔需求增速最快已成为拉动阴极辊市场扩容的核心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铜箔行业出货量约为65万吨。
四、阴极辊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下游产业对大直径、大幅宽阴极辊的加速应用,相关高端装备将成为市场主要需求。2023年中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市场规模为26.5亿元,同比增长20.45%,2024年行业进入调整期,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阴极辊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8亿元。
五、阴极辊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2019年以前,全球主要高精度阴极辊主要由日本新日铁、三船等公司提供,凭借其制造技术、工艺水平、成品质量、维修保养等方面的优势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2020年以来,国内设备企业加速阴极辊的进口替代,代表性企业以泰金新能、西安航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及洪田科技为主,目前,国内已达到4-6μm极薄铜箔生产用阴极辊的制造水平,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其中泰金新能市场份额超过45%。
2、重点企业分析
阴极辊是泰金新能“电解成套装备”板块的核心单品,与钛阳极、生箔一体机、表面处理机等共同构成铜箔整线解决方案,直接面向锂电铜箔、电子电路铜箔生产商。公司已实现Φ1500mm~Φ3600mm全系列批量交付,其中Φ3600mm为全球首台最大直径阴极辊。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电解成套设备收入为14.17亿元。
六、阴极辊行业发展趋势
1、材料升级
高耐蚀、高导电合金与纳米复合涂层继续扩大钛合金、镍基合金、双相不锈钢等耐蚀合金的使用比例;通过纳米陶瓷-金属复合涂层、石墨烯改性涂层,进一步提升辊面导电-耐蚀协同性能,延长辊筒在强酸、强碱电解液中的寿命。
2、结构大型化
大直径、大幅宽、超薄铜箔适配为满足锂电铜箔“极薄化(≤6μm)+高产能”双重需求,阴极辊直径将从Φ1.5m级迈向Φ2.0-2.5m级,幅宽由1.4m扩展至2.0-2.7m;通过增大有效沉积面积,单机产能可提高30-50%,同时保证极薄箔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表面微结构精密加工
电流分布优化采用激光毛化、电化学微刻蚀、超音速喷涂等工艺,在辊面构建微米-亚微米级“储液-导流”织构,显著改善电流密度均匀性,降低铜瘤、针孔缺陷;结合CFD-电化学耦合仿真,实现表面形貌的数字化定制。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阴极辊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阴极辊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