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碳酸亚丙酯行业概况
聚碳酸亚丙酯(PPC)又称为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它是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完全可降解的环保型塑料。纯PPC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低,向PPC中添加无机填料、天然高分子或使用交联剂进行处理可提高PPC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当前,PPC的改性可以分为4个方面:PPC与无机填料共混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的溶液共混;聚碳酸亚丙酯的熔融共混;引入第三单体。
二、聚碳酸亚丙酯行业政策
国内外限塑禁塑令的陆续颁布与实施意味着传统塑料行业必将逐渐走向衰退,而作为其首选替代品的可降解塑料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前景广阔。PPC作为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性能优异,是国内外在生物降解塑料研发方面的重点,因而用途广泛,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发布一系列政策支持PPC行业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将“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淀粉基新材料制造-聚碳酸亚内酯(PPC)”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
三、聚碳酸亚丙酯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聚碳酸亚丙酯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催化剂等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其中,二氧化碳来源广泛,如工业废气、天然气等,环氧丙烷主要通过丙烯氧化法生产。中游主要是聚碳酸亚丙酯的制备与加工环节。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包装、医疗器械、电子产品、汽车、建筑等行业。
2、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调节共聚合成聚碳酸亚丙酯是最具工业化前景的PPC合成方法,以CO2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共聚而成的聚碳酸亚丙酯,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可以生物降解,实现绿色低碳。从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2024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6亿吨,与2023年持平,美国、欧盟、印度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45亿吨、24亿吨、30亿吨与10亿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聚碳酸亚丙酯(PPC)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四、聚碳酸亚丙酯行业发展现状
1、供需现状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尤其是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开发环境友好型材料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聚碳酸亚丙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透明性、气体阻隔性和生物相容性,还能有效利用二氧化碳在缓解温室效应的同时,在自然环境中实现完全降解,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重要的环保价值。据统计,2024年中国聚碳酸亚丙酯行业产量为4.81万吨,需求量为4.61万吨。
2、市场规模
聚碳酸亚丙酯(PPC)自被合成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是以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共聚形成的一种可完全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阻隔性、透明性和生物相容性等,这使得PPC在诸多领域的应用都有所涉及,但聚碳酸亚丙酯的热力学性能与机械性能较差成为了它难以大规模推广的一大诱因。据统计,2024年我国聚碳酸亚丙酯行业市场规模为8.48亿元,市场均价约为1.84万元/吨。
五、聚碳酸亚丙酯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聚碳酸亚丙酯行业呈现中国主导产能、国际企业主导高端市场、技术壁垒高、政策驱动显著的竞争格局。未来,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应对产能过剩与替代风险,同时抓住“禁塑令”带来的市场机遇。具备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主导行业整合,而中小厂商可能面临淘汰。
六、聚碳酸亚丙酯行业前景展望
聚碳酸亚丙酯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在包装、生物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成为传统材料替代品的潜力日益凸显。然而,聚碳酸亚丙酯的产业化应用仍面临一些关键性难题:在催化体系方面,需要开发更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以提高聚合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在材料改性方面,亟待建立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改性技术体系;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仍是一大挑战。
随着新型催化体系的研发和改性技术的突破,聚碳酸亚丙酯的应用领域正从现有市场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值得注意的是,聚碳酸亚丙酯作为二氧化碳化学固定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载体,其大规模应用将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对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的材料支撑。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聚碳酸亚丙酯(PPC)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聚碳酸亚丙酯(PPC)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