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TMEG行业概况
PTMEG又称聚四亚甲基亚甲醚二醇、聚四氢呋喃,是由单体四氢呋喃(简称THF)经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的均聚物,常温下为白色蜡状固体,熔化后为透明、无色液体。PTMEG具有高的柔顺性、良好的耐老化耐化学作用、良好的抗水解性、机械强度较大,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用于生产氨纶、TPU、TPEE等领域。
1、主要生产工艺
PTMEG自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来,都是以THF为原料,而工艺路线有所不同,主要分为醋酐法与FSA法两种生产方法,相比于FSA法,醋酐法的环保压力和BDO单耗更小,且设备投资低。
2、现行国家标准
中国现行PTM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国家标准为GB/T 25254-2022,该标准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替代了2010年版(GB/T25254-2010)。此次修订主要针对生产工艺升级、下游需求变化及国际竞争环境调整技术指标。
二、PTMEG行业发展现状
PTMEG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原料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拥有出色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纺织、新材料、医疗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纺织业蓬勃发展,国内市场对PTMEG的需求空前旺盛。2002年部分国内企业引进国外生产工艺实现自主生产,行业快速发展。
从PTMEG供给状况而言,近年来我国PTMEG产能和产量均有大幅度的提升。2023年我国PTMEG的产能达到125.1万吨/年,产量为77.0万吨,在2019-2023年期间,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59%。2020年以来我国PTMEG需求量逐年攀升,2023年我国PTMEG实际消费量74.0万吨,同比增长18.63%。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需求的提高,氨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尤其是在运动服、瑜伽服、防晒服等产品中的含量显著上升,促使国内氨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从而推动对PTMEG的需求增长。
三、PTMEG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BDO是PTMEG的主要原料,四氢呋喃(THF)、乙二醇等也是PTMEG生产的关键中间体,其供应稳定性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PTMEG成本。我国PTMEG价格变化基本上与主要原材料BDO价格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氨纶是PTMEG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目前国内PTMEG产品约90%用于生产氨纶,在PTMEG下游的TPU、TPEE等非纤维领域,国产PTMEG应用占比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于进口产品。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PTMEG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当前,在聚四氢呋喃(PTMEG)下游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等非纤维应用领域中,国产PTMEG的市场占比较低,与进口产品相比,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TPU由于应用空间相对有限,并且对原材料品质以及生产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短期内很难产生对PTMEG的有效增量需求。而TPEE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高铁、电子电器以及鞋材等领域,其中高端市场目前仍主要被进口TPEE产品所占据。目前,国内生产的PTMEG在非纤维领域的应用,已然成为国内厂商开拓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关键方向。从长远来看,TPU或TPEE领域极有可能成为PTMEG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带动行业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2、上游产业分析
1,4-丁二醇(BDO)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目前,全球范围内 BDO主要采用以甲醛和电石乙炔或者天然气乙炔为原料的炔醛法(又称Reppe法)、以顺酐为原料的顺酐法、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的环氧丙烷法进行生产,我国BDO的生产方法包括环氧丙烷法和炔醛法,其中炔醛法是最主要的生产方法。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BDO的生产能力达到3753kt/a,是世界上最大的BDO生产国家。
我国BDO的生产能力分布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原料乙炔来源丰富的西北和华北地区,2023年,这两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合计达到3008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0.15%,其中西北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016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3.72%;华北地区的生产能力为992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6.43%。
我国PTMEG价格变化同样与主要原材料BDO价格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2021年,其价格整体保持上涨趋势;自2022年下半年起,PTMEG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低位震荡趋势;进入2023年下半年之后,PTMEG下游市场整体需求平淡,氨纶开工率降低,TPU浆料开工也维持低位,对原料TMEG消化量减少,进而市场价格持续下跌。除上游原材料BDO的供应外,氨纶行业景气程度是影响PTMEG需求和市场价格的核心因素。
3、下游产业分析
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PTMEG主要用于生产氨纶和聚氨酯弹性体。在国内,PTMEG下游需求的90%集中于氨纶生产,剩余部分用于TPU或TPEE等产品制造。2023年中国氨纶产能为123.95万吨,同比增长13%,产能增速持续加快。目前,氨纶产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23年末中西部地区产能占比首次超过50%。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凭借新型、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从供需层面分析,在我国纺织行业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氨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国内生产企业积极加大技术改造和扩建投入,促使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与此同时,随着生物质纤维素纤维及氨纶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市场对氨纶的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PTMEG的需求量亦会随之增加。
据统计,2023年,国内氨纶产量为89.0万吨,表观需求量为85.3万吨,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复苏。考虑到国内总产能中有14.3万吨为2023年的新增产能,2023年行业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
四、PTMEG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企业面临国内外双重竞争,国外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而国内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导。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PTMEG行业产能共计124.6万吨,年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的企业共计3家,其中晓星集团,年产能23万吨,;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能13.8万吨,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年产能为11万吨,排名第二、第三。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PTMEG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PTMEG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