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获验证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并获实验证实,这是一种仅允许单一自旋方向(“自旋向上”或“自旋向下”)电子导电的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标志着新一代高能效自旋电子学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资讯26

半金属是实现自旋电子器件的关键材料。与传统导体不同,半金属只允许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通过,因此成为自旋电子学的理想选择。这一新兴的信息技术不仅利用电子的电荷,还能利用其自旋进行数据存储与处理,而传统电子技术则只能利用电荷。

然而,以往所有已知半金属都只能在极低温环境下工作,而且其表面常常失去所需的特殊电子特性,极大限制了实际应用。现在,研究人员在钯晶体上构建出一种由铁和钯组成、厚度仅为两个原子的超薄合金,首次实现二维半金属性。他们借助先进的“自旋分辨动量显微镜”技术,精确测量到该合金仅允许一种自旋类型的电子导电,证实了二维半金属的存在。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材料并不依赖理想的晶体结构,这对于实际生产来说是个极大利好,而且通过调节铁的含量还能对其电子特性进行精准调控。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自旋轨道耦合(即电子自旋与其运动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妨碍半金属性的形成。但新研究发现,如果将铁原子带来的磁交换作用与自旋轨道耦合进行精确平衡,自旋轨道耦合反而有助于实现半金属性。

这种新材料有望成为构建自旋电子元件(如自旋滤波器、自旋轨道转矩系统等)的基础,而这些元件正是磁存储芯片中实现状态切换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该材料在室温下依然保持有效,并且易于与现有的薄膜技术集成,为其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这种材料还具备一项罕见特性,即其电子的自旋极化方向与磁化方向相反。这一特性为未来开发纳米级磁性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我国自主研发3000米深海“管道救护车”投用

7月1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3000米级超深水海管应急回收装置实现首次应用,设备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应急装备制造取得重要突破。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填完联系在线客服

或添加微信

15711089246

即刻发送红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