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成箔行业概述
化成箔又叫阳极化成箔,经过电化学作用在腐蚀箔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三氧化二铝)后的产物,用作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的化成箔,通过其氧化膜介质特性对铝电解电容器的电容。
二、化成箔行业政策
由于铝电解电容器广泛应用于节能照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通讯电子、机电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电极箔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甚至决定着上述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电极箔行业对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及国防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也带动中国化成箔行业快速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化成箔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三、化成箔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化成箔以光箔为主要原料,经腐蚀、化成两道加工工序制成,主要用于储存电荷,被称为“铝电解电容器CPU”,是制造铝电解电容器所需的关键材料。化成箔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技术和化成技术直接决定了铝电解电容器的容量、漏电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等性能,是铝电解电容器产业链中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之一。
2、产业链下游
国内铝电解电容器厂商及电极箔制造商随国内市场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2021年产量达867.33亿只,同比增长19.18%,2022年达890亿只,2023年将达964亿只。
四、化成箔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
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临界点(中国市场2023年渗透率已超35%),带动车载电控、OBC、充电桩等场景对铝电解电容器需求激增;每辆新能源车平均需用铝电解电容器数量是传统燃油车2–3倍,直接放大化成箔用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化成箔行业需求量为3.5亿平方米。
2、中国
化成箔为腐蚀箔经过化成技术的加工制备而成,是电极铝箔的最重要组成之一。电极铝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关键原材料,随着传统消费类和工业类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绿色节能领域、新一代通讯领域等新兴细分产业的加快发展以及 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升级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对铝电解电容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这为化成铝箔行业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将带动对铝箔阳极的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成箔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5.33亿元。
中国占全球化成箔产能约80%,且全球铝电解电容器龙头持续把订单转向中国供应链以降低成本;叠加国内龙头企业扩产(2024-2026年规划新增产能约1.2亿m²),进一步放大全球化成箔统计口径下的表观需求,促使中国化成箔行业产量呈现上涨态势,2024年中国化成箔行业产量约为3亿平方米。
五、化成箔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全球前十大化成箔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61.1%,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38.81%,大幅领先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东阳光市场份额占比最重,占比为9.1%,为行业龙头企业,其次为海星股份,占比为9%。
2、重点企业分析
东阳光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基地化成箔产能逐步释放并形成规模效应,并通过技改提升降本增效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公司经营利润同比提升。此外,公司在加大与现有客户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使得公司在电子元器件的产能利用率同比显著提升。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中高压化成箔产量为3613.07万平方米,需求量约为3646.61万平方米。
六、化成箔行业发展趋势
1、高性能化成箔
高比容中高压化成箔(>400V)将成为主流,满足光伏逆变器、充电桩、工业电源等高功率场景需求。低损耗氧化膜技术(如纳米级致密Al₂O₃膜)将降低等效串联电阻(ESR),适应高频、高纹波应用。
2、超薄化与精密制造
厚度减薄至30μm以下,同时通过激光微蚀刻+梯度氧化工艺提升比表面积20%以上,实现电容器小型化。卷对卷连续化生产替代传统分段工艺,厚度均匀性控制在±0.5μm以内,良率提升至95%以上。
3、绿色工艺与循环技术
无铬化氧化工艺(如硼酸-磷酸盐体系)替代传统铬酸盐处理,满足欧盟REACH等国际环保法规。通过膜分离+电沉积技术回收铝和酸性电解液,降低生产成本15%,废水排放减少80%。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化成箔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化成箔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