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菇”舞人心

一排排智能菇房整齐排列,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圆润饱满的姬菇、双孢菇破土而出,工人们手法娴熟地采摘分拣,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日前,在宁县和盛镇杨庄村的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20座爱尔兰式数智大棚正在高效运转。基地负责人杨小军指着生产线介绍道:“目前,我们已完成10万棒菌棒生产,主要种植姬菇,市场需求量大。目前,每天的出菇量约500到1000斤,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净利润约200万元。”

该基地占地32亩,总投资1070万元,建成20座数智大棚,配套建设了日产6000棒有机食用菌菌棒生产线一条。按照“种植业+菌业+养殖业”循环发展模式,促进种植业、养殖业、菌业所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在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带来了可观收入,许多农户还通过参与食用菌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

梁小燕是和盛镇和盛村村民,她从该基地建设之初就在此务工。“我在这里务工离家近,一天能挣120元,挺好的。”梁小燕笑着说。

在焦村镇西李村的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36座爱尔兰产菇大棚整齐排列,这里采用国际先进的三次隧道基料发酵技术和智能化温控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新技术可以让出菇时间缩短17天,出菇量增长一倍,每年可投入基料6批(次)。”基地技术人员介绍道。

在福禾菌业工厂,一年能消化周边农户7500吨果木枝条和玉米芯作为原料,而基地产生的6000吨废菌料则转化为2000吨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种植环节的发展,更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在产业链的带动下,宁县新建了秸秆回收、有机肥加工、农机服务等11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如今在宁县,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秸秆回收、菌棒生产,到智能菇房种植,再到有机肥加工,资源在循环中不断增值。

随着多家龙头企业入驻,昔日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蘑菇”,如今已成为宁县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宁县食用菌产业正向着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化加速转型,松愉姬菇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福禾绣球菌、百禾香菇羊肚菌、众泽康食用菌基地建成投运,甘农蘑力、平子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目前,已培育重点村4个、重点户503户,上半年生产食用菌5634.93吨、产值达4500万元。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细分产品需求潜力分析、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分析、供应链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投资前景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