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纱行业概述
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简称电子纱),即单丝直径9微米以下的玻璃纤维。电子纱由叶蜡石(或高岭土)、方解石、硼钙石、硅砂等八种原料混合,输送至温度高达1600℃窑炉之中加热成玻璃液,再经铂金漏板高速拉成玻璃纤维单丝,最后合捻成玻璃纱。由于电子纱具备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燃性以及电气及力学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于电绝缘产品中。
电子纱经过整经、上浆、编织和退浆等工艺处理后可制成电子布。以电子布等作增强材料,浸以树脂,单面或双面覆以铜箔,经热压可制成覆铜板,最终应用于印制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形成完整的“电子纱(布)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产业链。
电子纱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电子纱加工成电子布后主要应用于刚性覆铜板,挠性覆铜板、商品半固化片等其他领域也是电子布的需求来源,但目前占比低于10%。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电子玻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电子纱行业现状
电子纱(布)处在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通信、电子产业链最上游。电子纱终端需求是PCB,直接需求是CCL。PCB产业链景气向上带动电子纱需求增加,高频高速PCB的需求也会带动高端电子纱渗透率提升。
2013-2018年中国刚性覆铜板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8年中国PCB行业产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下游需求量不断提高的影响,我国电子玻璃纱产量正在稳步扩张,2013年的285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408万吨,复合增速为9.4%,预计2018年将逼近450万吨。
2013-2018年中国电子玻璃纱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手机领域对于电子纱的厚度要求正在提高,2010至2011年,苹果手机使用的是1080、1078号电子布(薄型电子布);2012年至2015年,该品牌新款手机己应用更薄的106号、1067号电子布(超薄型电子布);2016年和2017年,该品牌新款手机已分别应用更薄的1037号和1027号电子布(极薄型电子布)。
未来,电子布将继续朝着薄型化的方向发展,高端极薄布、超薄布的品种将增加,应用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电子布市场将呈现明显的差异化发展:高端电子布售价和毛利率更高,市场增速将快于中低端电子布,市场份额和占比将持续扩大。
电子布产品档次划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需求量增长以及产品品质要求提高的影响,电子纱量价齐升,我国电子玻纤布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185.47亿元,同比增长64.5%,预计2018年将突破200亿元。
2013-2018年中国电子玻纤布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电子纱行业竞争格局
由于电子纱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巨大,同时存在着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行业门槛较高,再加上对厂家成本管控能力要求较高,使得电子纱行业集中度较高。
目前全球电子纱在产产能121.5万吨/年,CR1080%,CR549%,CR3为33%。昆山必成(台资)、建滔化工(港资)和中国巨石(混合所有制企业)位居前三,产能分别为15.2/14.5/10.5万吨/年,CR3为33%。
2019年全球电子纱在产产能占比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电子纱总产能为81.0万吨,在产产能79.2万吨/年,CR7约87%,CR351%。大陆龙头企业中国巨石、林州光远、重庆国际、泰山玻纤产能合计33.8万吨,国内占比约为43%。昆山必成、建滔化工、台嘉三家港台资企业产能合计35.4万吨,国内占比约为45%。
2019年我国电子纱在产产能占比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电子纱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境外覆铜板用玻纤布的发展,呈现两个趋向,一是织物轻薄化,二是功能化。
1、轻薄化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外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小及高密度组装,导致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逐步提高电子产品精度,改善性能,促使印制电路板迅速向多层、超多层方向发展,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薄型、极薄型和超薄型电子布。目前,欧美及日本电子布产品结构中,7628及以上厚型电子布产量占比不足20%,而超薄布产量占比超过30%;台湾地区2116、1080及超薄布合计产量占比已经接近电子布总产量的50%。而大陆地区仍以7628等厚型电子布为主,占比60%左右。
2、功能化
电子信息产业的飞跃发展,对覆铜板不仅提出了产品性能上的提高,也提出了产品功能上的增加,覆铜板不仅仅要充当基板,还要发展某些功能特性,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从原材料上进行解决。因此,低介电常数电子布、高介电常数电子布、紫外屏蔽电子布、开纤布与起毛布等各种功能性电子布逐步被开发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