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肝发病及死亡人数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的简称,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其中乙肝是发病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病毒性肝炎疾病。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乙型肝炎发病人数达43万人,死亡人数达219人。2019年全年我国乙型肝炎发病人数达100.2万人,死亡人数达447人。
2013-2020年5月我国乙型肝炎发病人数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2020年5月我国乙型肝炎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
虽然乙肝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不断改进,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2019年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达71.77/10万人,发病率达0.032/10万人。
2013-2019年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2019年我国乙型肝炎死亡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乙肝用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抗乙肝药物发展现状
据统计,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分别有60%、80%是因感染乙肝病毒引起,因此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对做好乙肝防控意义重大。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两大类。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处于低水平的乙肝患者,联合干扰素治疗有较高的机会获得临床治愈。
主要抗乙肝病毒药物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但乙肝新药的研究仍在继续,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全球新药更新有令人惊喜之处,备受期待的Bulevirtide治疗丁肝的临床研究进入III期,治疗乙肝的还处在IIb期。有5种新药从临床I期进入临床II期研究,还有部分新药从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I期。另外有越来越多的新药正在开展联合治疗,如JNJ3989、REP2139/2165、EYP001等都在开展与NA和/或PEGIFNα的联合治疗,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四、我国乙肝药物研发现状及前景
2016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通过《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该战略呼吁到2030年消除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减少90%,死亡率降低65%)。
近年来我国乙肝药物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分为免疫调节剂(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因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大且价格更昂贵,目前临床上使用更多的是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样本医院市场抗乙肝药物有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4种,整体市场规模呈持续下滑态势,2018年销售额26.66亿元,下滑7.86%。其中恩替卡韦销售额达18.25亿元。
2012-2018年我国抗乙肝药物销售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2018年的“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的开展,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这类一线乙肝用药也出现了大幅度降价。在2018年12月发布的“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拟中选结果中,成都倍特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降幅最大,高达96.14%;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的降价幅度也高达95.62%。这种带量采购让企业可以以降价来换取60%至70%的市场份额,同样也将挤占原研药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乙肝大国,充分利用好丰富病例资源优势,部署和实施抗乙肝病毒药物研发项目,强化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支持,注重基础性数据调查,推动我国抗乙肝病毒新药研发。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乙肝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乙肝疫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