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概述
新能源汽车检测是指针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使用过程中,对其性能、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和测试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及国际相关标准和法规,保障车辆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助力企业优化产品设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检测内容主要涵盖电池系统、电机性能、电控系统、充电功能等核心模块,以及车辆的外观、安全装置、底盘和制动等方面。
	
二、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政策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新能源汽车政策,这也带动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中指出:规定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的一般要求、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等。检测规定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电气安全的定量技术检验。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三、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产业链结构上游为仪器仪表、电控设备、钢材、IT软硬件等;产业链下游为汽车工业、科研机构、汽车维修等。
	
2、产业链下游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呈现健康良好的态势发展,保有量逐年上涨,从2019年的381万辆上涨至2024年的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涨对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不断扩大。
	
四、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网联功能的普及进一步拓展了检测范畴,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试点方案》要求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在量产前完成不少于3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检测和仿真环境验证,也进一步拓展了检测服务的技术边界,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60.7亿元。
	
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近300家新能源汽车相关检测机构获得 CNAS实验室认可,覆盖整车、驱动系统车载储能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等检测能力。
	
从新能源汽车检测的需求区域来看,新能源汽车检测贯穿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后市场领域,因此,某个区域的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的市场需求和该区域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有量情况息息相关。我国华东、华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对新能源汽车检测的需求更大。
	
五、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竞争格局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迅速,相关检测业务不断增长,传统几大检测中心几年前就已经进行布局,天津中汽中心、襄阳检测中心、上海检测中心、重庆中国汽研、长春汽研等机构已经具备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功能检测能力。其他几家传统检测中心也都在追加投入。加上新投建的新能源检测中心,新能源检测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六、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加速推进
在用户体验端,端到端技术推动驾驶行为日趋“类人化”,多家车企开始推送“车位到车位”高阶智驾功能,且高阶智能技术正快速进入中低价位车型市场,让智能驾驶从“高端配置”变为“普惠体验”。在生产端,AI驱动企业“研产供销服”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运营精准度。
2、国际化加速布局
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推动制造本地化、开辟“技术换渠道”轻资产合作模式、生态协同输出、资本深度绑定本土厂商等多元路径,加速“走出去”步伐。
3、集群化发展持续演进
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服务全产业链协同,不同区域形成差异化集群竞争格局。长三角“沪-皖-浙”核心三角汇聚特斯拉、蔚来等龙头,构建全产业链高地;珠三角以ICT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圳-广州”重点发展V2X车联网与智能座舱;成渝集群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区域增长潜力显著。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