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湿疹制剂行业概述
湿疹制剂是指专门用于预防、缓解或治疗湿疹的各类药物或护理产品的统称。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抗炎、止痒、修复皮肤屏障或调节免疫等机制,改善湿疹患者的皮肤症状、减少复发并提升皮肤耐受性,常见剂型包括外用乳膏、软膏、洗剂、凝胶、湿敷剂等,部分严重病例还会涉及口服或注射类制剂,具体需根据湿疹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使用。
	
二、湿疹制剂行业政策
在国家的强监管下,“消”、“妆”字号及“械”字号产品中涉及虚假宣传与功效夸大的不合规品类将面临加速出清,市场竞争格局将向拥有“国药准字”批号的合规外用制剂高度集中,规范中国湿疹制剂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湿疹制剂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湿疹制剂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湿疹制剂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为化学原料、辅料和添加剂、医药包装、制药机械等;产业链中游为湿疹制剂生产;产业链下游为销售渠道,主要为医院、诊所、线上等渠道。
	
2、下游
从患者年龄结构来看,皮炎湿疹的患病人群展现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广泛特征但核心群体高度集中。其中,18至60岁的青壮年构成了患者基数的绝对核心,占比高达51.6%,这部分人群社会活动频繁,对生活质量和治疗效率的要求更高。同时,2至12岁的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另一大主要患病群体,合计占比20.7%。
	
四、湿疹制剂行业发展现状
湿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及健康意识增强:环境恶化、精神压力增加等推动湿疹发病率持续攀升,加之消费者对皮肤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将促使湿疹患者主动寻求专业治疗和优质用药。2019-2024年,中国湿疹制剂市场规模由40.3亿元增长至52.8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5.5%。
	
五、湿疹制剂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湿疹制剂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外资药企和国内药企,外资药企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药企则凭借价格优势和渠道覆盖能力在中低端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目前行业中主要企业为: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诺亚、仙琚制药等。
	
2、重点企业
恒瑞医药在湿疹制剂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核心产品为硫酸艾玛昔替尼片和艾玛昔替尼软膏。2025年4月,恒瑞医药的1类创新药硫酸艾玛昔替尼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适应症,适用于对局部外用治疗或其他系统性治疗应答不充分或不耐受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它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JAK1 抑制剂,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缓解瘙痒症状并改善皮肤损伤。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7.61亿元。
	
六、湿疹制剂行业发展趋势
1、非激素创新药成为研发重点
传统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存在副作用,患者“激素恐惧”心理限制其应用。以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为代表的非激素创新药,通过全新作用机制,具备多重抗炎和免疫调节效果,临床数据显示其疗效显著,停药一年后的未复发率高达70%,为湿疹治疗提供了更优选择,未来非激素创新药将持续引领行业升级。
2、市场向合规化方向发展
市场上大量“消字号”“妆字号”产品非法添加超标激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国家及地方监管部门密集出台政策,强化对化妆品广告宣传、网络经营的管控,通过抽样检验、处罚违规企业等方式净化市场,“国药准字”产品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
3、线上渠道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患者购药渠道向线上集中,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皮肤科因其特性成为线上订单量最高的科室之一,线上渠道将继续推动湿疹制剂行业的增长。
4、消费者需求更加精细化
患者购药决策从被动接受医生推荐转向主动决策,成分安全和品牌口碑成为首要考量因素,产品满意度取决于成分透明和无不良反应。患者关注点已从单纯追求起效速度,转向成分安全性、特殊人群适用性等精细化需求,这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建设。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湿疹制剂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湿疹制剂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