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地经济产业概述
深地经济是继低空经济、深海经济之后的新兴战略领域,指围绕地球深部(通常1000米至10000米地层)资源开发与空间利用形成的经济活动及完整产业链总称。其核心是“向地球深部要资源、要空间”,涵盖深地勘探、开发、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等环节,既是破解浅部资源枯竭与城市空间饱和的关键路径,也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选择,被视作潜在万亿级增长新赛道。
二、深地经济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深地经济行业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国家层面来看,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深地资源勘探开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构建了相关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并加大了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如深圳市将深地深海产业列为未来产业进行培育发展,自然资源部还允许各地在不改变地表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去分层设立地下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这些政策为深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深地经济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三、深地经济行业产业链
1、深地经济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深地经济行业产业链上游的装备制造和材料生产为中游的资源勘探开发提供支撑,中游的开发成果又为下游的地下空间利用提供基础,各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产业链各环节都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深地经济行业上游分析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9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34.6%,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四成,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态势显著。这一增长为深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超深井钻机、高压防喷器等核心装备产能与技术同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突破打破了深地开发的硬件瓶颈,加速推动深层资源勘探与地下空间利用的商业化进程,为行业发展夯实基础。
四、深地经济行业现状分析
从全球视角看,深地经济正成为万亿级战略赛道,据自然资源部预测,到2030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美元,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聚焦中国,在“十五五”(2026-2030年)期间,随着政策支持加码与技术突破,深地经济有望形成每年3-5万亿元的市场体量。其中,2026-2028年作为商业化初期,行业将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叠加资源勘探需求释放与地下空间开发提速,预计此期间增速可达40%,为产业链企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五、深地经济行业竞争格局
深地经济行业竞争呈梯队化分布,头部企业主导核心领域。第一梯队为技术壁垒高的龙头企业,如隧道股份盾构机国内市占率第一,钢研高纳耐蚀高温合金市占率超80%,黄河旋风深地用材料营收占比超50%,均在细分领域具备垄断性优势。第二梯队是深耕装备与服务的骨干企业,神开股份、石化机械等为国家级深地项目核心供应商,德石股份金刚石钻头跻身国内前三。整体看,国内企业在装备制造、材料生产等环节已实现突破,依托政策与重大工程加速国产替代,竞争焦点正从技术突破转向规模化应用。
六、深地经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深地经济的战略意义已超越产业本身,在能源转型与国际竞争中占据关键地位,绿色化与全球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绿色维度上,深地3000米以浅地热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我国年能耗的2600倍,成为“双碳”目标下的重要能源补充;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单机规模突破1000MW,成本较锂电池下降40%,开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全球化维度,我国已探明超深地矿产资源占全球储量35%,但开发率不足5%,2025年《国家深地资源开发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五年投入超2000亿元,推动技术与装备出海。南矿集团、埃斯顿等企业已布局海外市场,分别向澳大利亚交付铁矿设备、拓展欧洲地下储能基建需求,海外订单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在全球深地资源竞争中抢占主动。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深地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深地经济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