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店行业概况
药店是指直接为消费者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医药健康产品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具有特殊性,药店需要为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保障其安全用药。根据发展模式,药店主要分为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和批发企业所属门店。当前,药店是药品销售的第二大终端,随着医药分家常态化发展,药店有望成为第一大终端,未来药店发展将长期景气。
二、药店行业政策发展历程
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医药分业,为处方及患者流向药店奠定主基调,截至目前主要经历三大阶段:1)2009-2017年:破除以药养医,全面取消院内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院内药房逐步成为成本中心;2)2018年-2023年:加速推进处方外流,线上销售、双通道、门诊共济、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等政策加速落地;3)2024年至今:合规经营,规范院外药店销售行为,为门诊统筹等政策落地奠定基础。
三、药店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药店行业产业链上游是药品及医疗器材的研发生产厂商,根据其销售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七大类医药产品的生产厂商,分别是西药类、中成药类、中药材类、医疗器械类、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以及其他类。中游为主要包括零售药店与连锁药店。产业链下游为各类病患及一般消费者。
2、全国医药流通行业总销售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药消费端诉求推动医药流通端的市场扩容,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销售额为29304.41亿元,同比增长6.5%。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药店行业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机会洞察报告》
四、药店行业发展现状
1、药店总数量
2015年以来,药店行业多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渠道更为丰富,并购、自建门店需求更为旺盛,门店新开速度大幅提升,从2018年到2023年,药店行业门店数量复合增长速度为6.51%,2024年下半年,行业受较多外部压力影响,进入出清阶段,门店规模增速放缓为1.21%,截至到2024年底,全国合计拥有药店67.5万家。
2、连锁药店与零售门店数量
连锁药店是现今我国药品零售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形式,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药店连锁企业门店数量为38.85万家,同比增长0.78%。零售药店是指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一门店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也称为独立零售药店,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药店零售单体门店数量为28.6万家,同比增长1.78%。
3、连锁药店企业数量与连锁化率
药店连锁率的提高最直观的反映在连锁药店企业的数量上,2012-2016年我国连锁药店经营企业数量发展迅速,但2016之后,整体连锁药店企业数量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出现首次下降,彼时行业的并购整合进入高潮期,截至2024年我国连锁药店企业数量为6680家,药店连锁化率为57.56%。
4、连锁药店百强销售金额
随着全国性及区域龙头近年扩张加速,行业集中度亦在持续提升,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连锁药店百强销售额持续提升,2024年百强销售额为3042亿元,五十强销售额为2500亿元,二十强销售额为2285亿元,十强销售额为1700亿元。
5、药店行业客单价与品单价
药店客单价长期持续提升,短期则略有波动,从2018年的73.17元提升至2023年的80.75元/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23年同比下降8.8%,主要由于居民囤药需求下降,2024年药店客单价为77.86元/人,品单价为31.5元/件。随着处方外流持续推进,后续药店客流量仍将稳步提升,客单价则会受线上销售冲击、合规导致部分关联销售减少等因素影响短期波动,但长期仍将保持稳健增长趋势。
6、中国药品销售渠道结构
受双通道、门慢门特等政策影响,中国处方外流速度持续提升,进而驱动院外市场加速扩容。据统计,2024年中国三大终端用药规模为18639亿元,其中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占比59.83%,零售药店端药品销售占比30.8%,基层医疗机构端销售占比9.37%。
五、药店行业竞争格局
1、国内整体格局
随着全国性及区域龙头近年扩张加速,行业集中度亦在持续提升,从2015年到2024年,行业CR10从14%提升至33%,上市连锁药店收入占比则从6%提升到22%。但2024年提升速度均有所放缓。随着行业出清持续推进,部分杠杆率及期间费用率较高的中小连锁或将率先出清,单体药店及具备规模优势的头部连锁仍将稳健经营,行业集中度或将持续提升。
2、主要上市企业统筹门店数量
目前益丰、老百姓统筹门店数量相对较多,其中益丰截至2024年底拥有统筹门店4600多家,占直营门店数的42.5%,老百姓截至2025年6月底拥有直营统筹门店4141家,占直营门店总数的42.32%,主要由于公司核心布局的湖南、湖北地区统筹政策较为宽松,门店资质授予速度相对较快,如广东、云南地区统筹政策落地速度较慢,因此对该些地区布局较多的大参林、健之佳统筹门店数量相对较少。统筹门店销售品类以处方药为主,其毛利率相对较低,但客流量及交易频次相对较高,整体净利率有望保持合理水平。
六、药店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竞争加剧,药店类型开始分化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环境与日本过往情况较为类似,均处于医药分离阶段,且药店寻求转型升级,后续中国药店可能分化为两类主要模式:第一种是积极拥抱医保品类,打造专业性门店提升单店销售额,如DTP门店、双通道门店、慢特病门店、院边店、门诊统筹药店、药诊店等;第二种是重塑药店生态为健康驿站,药店消费场景并非只有购药,药店可通过增加多元化品类供给满足差异化需求,如药妆店、谷子经济门店、适老化门店、彩票店、便利店+药店等。
2、双通道助力处方外流,院外市场加速扩容
为解决“进院难”问题并提高药品可及性,2021年开始,国家发布多个“双通道”相关政策,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且现阶段落地门店数量逐步提升。由于医院存在药占比考核、采购限制等原因,无法及时配备部分高价医保谈判药品,因此双通道政策的推进在本质上引导患者流向零售药店,提升药品的可及性,后续有望为药店带来更多增量。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药店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药店行业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机会洞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