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及中国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有望诞生更多针对不同病理机制的创新药「图」

一、CKD(慢性肾病)药物产业概述

慢性肾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伴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尿蛋白异常等指标异常的慢性疾病。由于CKD病程进展中常伴随肾功能逐渐衰退、电解质紊乱、心血管并发症等问题,CKD药物并非单一针对“肾脏修复”的药物,而是以“延缓肾功能进展、控制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核心目标,覆盖多系统症状管理的药物体系,其核心作用是通过干预病理环节和纠正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分类

二、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CKD药物行业发展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通过出台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加强了对CKD防治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医保目录的持续更新,让更多CKD药物纳入医保,减轻了患者负担。同时,《健康中国行动》提升了社会对CKD的关注,而“十四五”相关规划则从医药工业和生物经济等层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为CKD药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产业链

CKD药物产业链上游为原料供应,其价格和质量影响药物生产;中游药企负责研发生产,创新药与仿制药共同发展;下游通过医疗终端和流通企业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政策、技术等因素推动各环节协同发展,促使行业不断创新,提高药物可及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四、全球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CKD药物市场规模已达到228亿美元,2019-2024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稳定维持在4.2%。这一增长态势既得益于SGLT2i等创新药物临床应用的拓展、肾性贫血与矿物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治疗药物的需求释放,也与全球医疗保障体系对CKD用药可及性的提升密切相关,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2019-2024年全球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市场规模

五、中国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现状分析

在中国CKD患者群体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国内CKD药物市场保持平稳发展节奏。数据显示,2024年CKD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为33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6%,增速相对平缓。不过随着近年本土企业在SGLT2i、HIF-PHI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基层CKD诊疗需求的释放,市场正逐步积蓄增长动能,未来有望稳步提速。

2019-2024年中国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市场规模

六、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竞争格局

在CKD药物行业竞争格局中,国外药企如诺华凭借一系列收并购及产品获批,在IgA肾病等细分领域暂处领先地位。强生、罗氏、辉瑞等也在积极布局,整体在全球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国内药企中,恒瑞医药、荣昌生物等在IgA肾病治疗药物研发上取得阶段性进展。

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主要企业

七、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全球药企加大创新投入。诺华的盐酸伊普可泮胶囊获批用于降低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蛋白尿,还有atrasentan、zigakibart处于后期研究。国内恒瑞医药、荣昌生物等也积极布局。艾昆纬《中国慢性肾病白皮书》提到,过去10年CKD药物发展慢,但FDA对CKD临床替代终点的接受促进了创新研发,未来有望诞生更多针对不同病理机制的创新药,精准治疗各类CKD。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CKD(慢性肾病)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1262
下一篇

2025年中国电流互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附产业链、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图」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智能电网的升级和扩展需要大量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流互感器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从而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国家政策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大力支持,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流互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