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助眠保健食品行业概述
助眠类保健食品是针对失眠、睡眠质量差或时差调整等需求设计的膳食补充剂,核心成分包括褪黑素(调节昼夜节律)、酸枣仁(抑制神经兴奋)、GABA(降低神经兴奋性)、人参(安神补气)及矿物质(如镁、钙)等,通过改善神经递质平衡、缓解焦虑或调节生理节律发挥作用。
二、助眠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背景
1、政策环境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加强对缓解视觉疲劳保健食品的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4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保健食品常用原料、检验方法、功能评价等标准和相关标准样品,加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原辅料、检测方法、临床评价等标准供给,完善特殊食品标准体系,提升特殊食品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该政策有效推动助眠保健食品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社会环境
我国居民的睡眠质量普遍堪忧,平均睡眠持续下降。2024年我国居民睡眠指数约为68.74,平均睡眠时常约为6.85小时,成年人推荐睡眠时常为7-9小时,低于推荐平均水平 。这种广泛且持续的睡眠困扰,为助眠产品提供了庞大的潜 在消费群体,并促使人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三、助眠保健食品行业产业链
助眠保健食品产业链上游涵盖原材料供应(如褪黑素、酸枣仁、GABA等活性成分提取企业)、研发机构及初加工企业;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包括保健食品企业及OEM/ODM代工厂,负责配方研发、剂型加工及质量检测;下游涉及品牌运营与销售渠道,最终触达失眠人群及亚健康消费者。产业链通过原料采购、合规生产、品牌推广和终端服务形成闭环,部分企业还延伸至售后服务以增强用户粘性。
四、助眠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认识到睡眠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改善睡眠质量投入更多资源。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的观念转变,直接刺激了助眠产品的消费需求。据统计2024年我国助眠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165.6亿元,2020-2024年CAGR约为11.56%。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助眠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五、助眠保健食品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睡眠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抢占布局睡眠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然而,中国助眠保健品细分赛道尚未出现绝对龙头,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市场参与者构成日益多元化,包括传统保健食品品牌、新消费品牌、中药老字号均参与市场竞争。
六、助眠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助眠类保健品市场的新产品开发正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化趋势,超越了单纯的助眠功能,向更广阔的健康管理领域延伸。组合型产品的增长也十分迅速。市场正涌现出结合多种功能的助眠产品,例如同时提供能量提升和大脑健康益处的产品。这种多功能性旨在满足消费者对更全面健康解决方案的需求。天然化和草本/植物创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消费者对天然成分的兴趣持续高涨,推动了草本和植物性产品的创新。芳香疗法,尤其是利用天然精油的产品,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一种辅助助眠方案。跨品类创新正在打破传统界限。助眠类保健品正与其它消费品类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市场机会。例如,将助眠成分融入洗浴/身体护理产品、家居纺织品(如助眠枕头)以及各类助眠电器/设备(如助眠耳机、按摩设备)中。这种融合使得助眠解决方案更加无缝地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此外,由于睡眠问题成因复杂且个体差异大,市场正朝着个性化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产品开发将致力于解决“千人千面”的差异化睡眠痛点,而非提供普适性产品。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助眠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助眠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