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氟聚合物行业概况
含氟聚合物是指高分子聚合物中与C—C键相连接的氢原子全部或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的一类聚合物。氟原子的强电负性、高C—F键能(540kJ/mol)以及较小的范德华半径(0.132nm),使得含氟聚合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上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含氟聚合物种类繁多,已经商业化的品种包括PTFE、PVDF、FEP、ETFE、PFA、PCTFE、ECTFE和PVF等,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
二、含氟聚合物行业政策
含氟聚合物作为当前基础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世界各国已将高科技含氟新产品、新材料开发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制高点。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含氟聚合物发展,推动含氟聚合物产业迈向高端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提出将“石化化工-氟材料:全氟烯醚等特种含氟单体,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高品质氟树脂等”列为鼓励类。
三、含氟聚合物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含氟聚合物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萤石、氢氟酸、含氟单体、催化剂、溶剂等关键原料的生产与供应。中游是含氟聚合物的合成与改性环节,通过不同的聚合工艺,如悬浮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将含氟单体聚合形成各种含氟聚合物。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石油化工、医药等多个行业。
2、中国萤石行业进出口现状
萤石是氟化工的核心资源,通过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氟酸,氢氟酸再进一步用于生产各种含氟单体。近十年来全球萤石产量呈现波动式增长特征,中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贡献全球总产量的64.8%。我国萤石大部分用于生产氟化氢供应下游氟化工行业,随着我国氟化工和新能源行业的兴起,萤石需求量增加,进口量逐年上升。据统计,2024年我国萤石进口量为134.7万吨,同比增长32.4%,出口量为24.47万吨,同比下降35.2%。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含氟聚合物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四、含氟聚合物行业发展现状
1、供需现状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氟聚合物生产和消费国,产业体系完善,产品种类丰富。然而,行业亦面临“大而不强”的挑战,中低端市场饱和,竞争激烈,而在高端、专用及高附加值产品上,仍高度依赖进口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含氟聚合物产量为26.29万吨,需求量为23.32万吨。
2、市场规模
含氟聚合物具有包括阻燃性、耐候性、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不浸润性和不粘性等各种特性,以及出色的介电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维系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化学品,且缺少具有这些特性及高性能的替代品。因此,含氟聚合物在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品性能升级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氟聚合物行业市场规模为158.7亿元,市场均价约为6.81万元/吨。
3、含氟聚合物专利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20日的全球含氟聚合物公开专利数据,共计约19.7万件。其中,PTFE以71.6%的专利占比独占鳌头,凸显其在氟聚合物领域的核心地位与广泛市场应用,是市场需求最大、应用范畴最广的代表性产品。PVDF紧随其后,占据11.2%的专利份额,成为第二大含氟聚合物。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节能环保等行业的蓬勃兴起,PVDF的专利数量显著增长,反映了其在这些新兴领域的重要性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五、含氟聚合物行业竞争格局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的高速发展,国内氟树脂行业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国际上同行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不足:高端人才缺乏,核心技术不够,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产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欠缺,高品级产品依赖进口等。目前,国内氟树脂生产企业主要有山东东岳、浙江巨化、中化蓝天、华夏神州等。
六、含氟聚合物行业前景展望
含氟聚合物领域专利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占据技术高地。我国已成为全球含氟聚合物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但在核心技术上仍面临挑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展望未来,我国应继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共同推动含氟聚合物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为全球氟材料产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含氟聚合物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含氟聚合物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