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氧舱行业概述
高压氧舱是进行高压氧疗法的专用医疗设备。其原理是将患者置于一个密封的舱室中,然后通过增加舱内气压,使患者吸入高浓度的纯氧气。按加压的介质不同,高压氧舱主要分为空气加压舱和纯氧加压舱两种。空气加压舱通常用于多人治疗,如手术舱和过渡舱,其舱内氧浓度限制为25%以下;纯氧加压舱一般为双人或单人的治疗用舱,如婴儿氧舱,其治疗时舱内氧浓度一般均高于80%。
二、高压氧舱行业政策
近年来,高压氧舱作为一种医疗设备,已逐渐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高压氧舱行业发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指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送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高压氧舱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高压氧舱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高压氧舱的制造需要多种原材料,其中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类、电器类和仪表类等。下游应用场景包括医疗机构、康复机构以及家庭等。在医疗机构中,高压氧舱主要用于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康复机构则利用高压氧舱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此外,部分高端家庭也购置了家用高压氧舱,为家人提供健康保障。
2、上游
高压氧舱由氧舱舱体、供排氧系统、供排气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操控系统及安全系统等部分组成,高压氧舱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类、电器类、仪表类等,高压氧舱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约为64.91%,原材料成本为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制造费用占比约为26.37%,直接人工占比约为4.79%。
四、高压氧舱行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2年,高压氧医学会推荐的适应症已增长至76种,创面修复、神经康复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2025年糖尿病患者超1.4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达3.2亿,高压氧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临床认可度显著提升,推动治疗人次从2022年的980万激增至2024年的1750万,带动中国高压氧舱行业市场规模上涨,2024年中国高压氧舱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84亿元。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使亚健康状态成为普遍现象。微高压氧舱通过提升血氧弥散效率,缓解疲劳、改善代谢,契合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的健康需求。尤其在慢性病领域,2025年相关适应症患者基数已突破3200万例/年,直接推高了医疗机构和家庭对氧舱的刚性需求。2024年中国高压氧舱行业产量约为1262套,需求量约为1229套。
五、高压氧舱行业竞争格局
在我国,高压氧舱作为载人压力容器,制造高压氧舱的企业必须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许可证行业进入壁垒较大,故现阶段行业内竞争者数量较少。目前,已取得许可证的企业有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七零一所杨园高压氧舱有限公司、宁波高压氧舱总厂、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六、高压氧舱行业发展趋势
1、AI+IoT全面渗透
舱内压力、氧浓度、温湿度由AI算法实时调节,误差控制在0.5%以内,治疗效率提升20%以上。传感器+大数据实现故障提前预警,设备停机时间下降40%,维护成本降低30%。5G/6G+IoT实现舱内数据实时上传,医生可远程监控、干预,预计2031年具备远程管理功能的设备渗透率将超过70%。
2、从“统一参数”到“千人千方”
通过生物传感器实时采集血氧、心率、脑电等数据,AI动态调整压力与吸氧方案。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老年人等不同人群设定压强区间(如1.1-1.5 ATA),实现“场景化氧疗”。2030年起,高压氧舱将在“脑损伤恢复、抗衰老、记忆增强”等领域开展临床试验。
3、从“医院专用”到“家庭可及”
重量<150kg,体积<1m³,适合家庭、办公室、越野急救等场景。集装箱式多人舱可在48小时内完成现场拼装,支持方舱医院快速扩容。2027年起,社区健康站、写字楼、健身房将成为便携式氧舱的新投放点。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高压氧舱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高压氧舱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