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蒸汽行业概况
工业蒸汽指是由锅炉燃料燃烧出来的用于工业领域的热能。根据压力和温度对各种蒸汽的工业分类为饱和蒸汽与过热蒸汽。蒸汽行业的发展基于热电联产,热电联产是指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做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即同时生产电、热能的工艺过程,较之分别生产电、热能方式节约燃料。
二、工业蒸汽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工业蒸汽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设备制造和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企业负责生产蒸汽锅炉、蒸汽发生器、蒸汽管道等关键设备,原材料供应则包括煤炭、天然气等燃料,以及生产蒸汽所需的工业用水等。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化工、造纸、食品、纺织等行业。
2、全国煤炭生产现状
煤炭是工业蒸汽行业企业的主要燃料,在工业生产中,蒸汽作为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能源与几乎所有的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煤炭产量为47.81亿吨,同比增长1.2%。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蒸汽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工业蒸汽行业发展现状
1、全国蒸汽供热能力
从我国蒸汽供热能力来看,2018年国内蒸汽供热能力92322吨/小时,到2023年增长到了123908吨/小时,2024年约131419吨/小时。
2、工业蒸汽供需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对蒸汽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由于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以及节能环保等优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区域性供热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长距离管网输送能力也逐渐成为集中供热发展道路上的难题。据统计,2024年我国工业蒸汽供应量为67161万吉焦,消费量为48730万吉焦。
3、工业蒸汽市场规模
工业蒸汽行业消费群体包括化工、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生产对电和热负荷的需求巨大,其中工业用热的规模几乎为耗电的两倍,因此我国工业蒸汽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工业蒸汽行业市场规模为193.46亿元,市场均价约为39.7元/吉焦。
四、工业蒸汽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结构
目前,国内工业蒸汽行业竞争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包含热力公司、自有热源供热企业以及自有热源工业企业。热力公司负责城市供热管网的铺设与维修,自上游热电联产厂购买高压蒸汽,通过热力站或其他设备将其转换为中、低压蒸汽和低温热水,为下游居民及非居民提供供热服务,该类型供热企业市场规模约占行业的54%;自有热源供热企业指拥有大、中型区域锅炉房的热力公司,其市场规模约占行业的36%;以工业余热供热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企业约占市场规模的10%。
2、国内主要企业
工业蒸汽行业区域性较为明显,行业整体较为分散,行业内企业以在有工业蒸汽需求的工业园区内进行布局入驻,抢占先发优势后,并以供热范围内的区域性排他性优势为主要竞争方式。我国工业蒸汽企业主要包括宁波能源、新中港、杭州热电、百通能源、嘉化能源、钱江生化、恒盛能源等。
工业蒸汽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垄断性,区域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因此行业内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各个企业覆盖的业务范围较小,企业都以所在地的周边地区作为重点业务拓展区域,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层面的较少。据统计,2024年嘉化能源、宁波能源与杭州热电蒸汽业务收入分别为17.44亿元、15.74亿元与14.31亿元,增速分别为-6.05%、6.62%与-12.67%。
五、工业蒸汽行业发展趋势
蒸汽是工业动力之源,尤其在工业加热方面,蒸汽是较好的选择,在工业领域,蒸汽的使用没有类似采暖热水季节性的使用限制,从时间上看有更高的使用率。目前,工业使用传统燃煤锅炉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治污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上“煤改气”和“煤改电”的大力推动下,工业蒸汽领域正慢慢被燃气锅炉或电锅炉所替代,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市场潜力巨大。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工业蒸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蒸汽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