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丙烯酰胺行业概况
丙烯酰胺,英文名称为Acrylamide,简称AM,常温下为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等极性溶剂。AM在1893年由德国学者Moureu通过丙烯酰氯氨化法首次合成,其分子结构为具有不饱和双键和酰胺基团的共轭结构,化学性质活泼,可与羟基、胺基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或在熔点温度(82℃-86℃)时发生自聚。AM合成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丙烯腈水合法、丙烯酸铵盐氨化法、吗啉基丙酰胺原位胺消除法与3-羟基丙酸酯化胺化再脱水法。
二、丙烯酰胺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丙烯酰胺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原材料为丙烯腈、催化剂、水等,其中丙烯腈是最主要的原料,占丙烯酰胺产品成本的50%-70%。中游是丙烯酰胺的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用作生产水处理剂、涂料、胶粘剂、药物等,在塑料、污水处理、油田化工、医药、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全国丙烯腈行业产能情况
近年来,我国丙烯腈行业产能迅猛增长,这一增长不仅仅体现在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国有大企业的扩张上。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兴起,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丙烯腈生产领域,并且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工厂。据统计,2019-2023年中国丙烯腈行业产能从235.5万吨增长至439.9万吨,2024年受上游原料产能增长和下游需求的推动,我国丙烯腈产能继续保持扩张状态,达到483.9万吨左右,同比上涨10%。民营丙烯腈生产企业则主要集中在江苏和山东地区的运输成本较低的港口城市。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丙烯酰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丙烯酰胺行业发展现状
1、供需现状
我国丙烯酰胺生产研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三次采油”、页岩气开发,国内自主技术的进步,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综合水平、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有较大提升。在行业发展中期,国内呈现低端产品产能供给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普遍存在产品单一、质量不够稳定、性能不够突出等情况;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国内行业尚有较大发展潜力。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丙烯酰胺行业产量为67.4万吨,需求量为68.5万吨。
2、市场规模
目前,国内丙烯酰胺主要用来生产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造纸业和石油工业。近年来我国丙烯酰胺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据统计,2024年我国丙烯酰胺行业市场规模为76.04亿元,市场均价约为1.11万元/吨。
四、丙烯酰胺行业竞争格局
1、产能分布
国内基本通过生物酶催化丙烯腈水溶液制备丙烯酰胺,在此过程中经分离提纯浓缩得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可采用水溶液聚合法直接制备聚丙烯酰胺,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联产装置。据统计,我国丙烯酰胺产能为87万吨/年,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丙烯腈产能较多的山东地区,其中诺尔生物以30万吨/年产能位居第一,其次是瑞海新材与安森化工,产能分别为16万吨/年与12万吨/年。
2、国内重点企业
目前我国丙烯酰胺生产企业鱼龙混杂,企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及效益相差较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大部分国内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生产规模小。目前我国丙烯酰胺企业主要有诺尔生物、瑞海新材、安森化工、宝莫股份、大庆炼化、昌九农科化工与格润化学等。
五、丙烯酰胺行业趋势
聚丙烯酰胺因其良好的吸水性、表面活性等性质已被用于污水处理、石油开采、矿业开采等领域,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向具有巨大优势,可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聚丙烯酰胺还拓展了在导电液晶和吸水树脂方向的应用。聚丙烯酰胺作为丙烯酰胺的下游终产物,其旺盛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丙烯酰胺产能增加。同时不同分子量和特性的聚丙烯酰胺生产需求对丙烯酰胺单体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有着更高的要求,导致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改善和创新迫在眉睫。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丙烯酰胺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丙烯酰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