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微导管行业发展趋势,新型高分子材料将被广泛应用,提升微导管的柔韧性、推送性和抗扭结性能「图」

一、微导管行业概述

微导管是一种用于微创介入手术的细小导管,通常由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单腔或多腔结构,用于在血管或其他人体腔道内输送导丝、造影剂、药物或小型介入器械,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推送性和抗扭结性能,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介入等领域,帮助医生精准完成诊断与治疗操作。单腔微导管适合简单病变和基础操作,而双腔微导管则更适合复杂病变和需要同时进行多种操作的场景。

单腔微导管与双腔微导管的对比

二、微导管行业政策

近些年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微导管行业发展。《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指出:推进市、区县两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口腔疾病、严重精神障碍等7个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设。

微导管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微导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微导管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微导管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医用高分子材料用于导管主体结构,金属材料用于增强导管的支撑性和操控性,产业链下游为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医生完成导丝输送、造影剂注射等操作。

微导管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2、产业链下游

微导管行业主要应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数据显示,我国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加,2024年中国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约为89.3百万人,预计到2025年中国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约为92百万人。

2018-2025年中国血管疾病患者数量

四、微导管行业发展现状

新型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应用,使得单腔微导管具备更高的柔韧性、推送性和抗扭结性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血管环境。与先进成像技术(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内超声IVUS)集成,为介入手术提供更精准的可视化支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单腔微导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4亿元。

2018-2025年中国单腔微导管行业市场规模

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发,复杂病变(如CTO慢性完全闭塞)的介入手术需求不断增长。双腔微导管能够支持双导丝技术、平行导丝技术等复杂术式,成为复杂PCI手术的常备器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双腔微导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

2018-2025年中国双腔微导管行业市场规模

受复杂手术的影响,在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手术中,延长导管作为关键介入工具,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完成手术操作。与先进成像技术(如IVUS)集成,为介入手术提供更精准的可视化支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延长导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亿元。

2018-2025年中国延长导管行业市场规模

五、微导管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国内微导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格局。其中,Finecraft MG(Terumo)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达到52.30%,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Instantpass系列(APT-惠泰医疗)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32.50%,表明其在市场中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Corsair(Asahi)则占据14.2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此外,其他品牌合计仅占1%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中国微导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2、重点企业分析

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核心产品FFR系统中的FFR压力微导管,而核心产品IVUS系统、单腔微导管、双腔微导管于2022年刚刚启动商业化,延长导管于2023年完成注册获批并进入商业化,尚在进行市场准入全面推进阶段,收入贡献未能完全体现。2023年至2024年,随新上市产品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公司市场推广活动的开展,核心产品IVUS系统的销售收入大幅上升。2024年公司血管通路类产品收入为2181.81万元。

2022-2024年北芯生命血管通路类产品收入

六、微导管行业发展趋势

1、材料与设计优化

新型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聚酰胺)和金属材料(如镍钛合金)将被广泛应用,提升微导管的柔韧性、推送性和抗扭结性能。微导管将朝着更精细化和专一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病变类型(如迂曲狭窄病变、CTO病变)及应用场合(如正向、逆向)设计专用微导管。微导管尖端锥形设计、头端预塑形/可调弯、管身混合密度编织或编织复合弹簧结构等设计理念将被整合,以实现优异的通过性和操控性。

2、智能化与多功能化

借助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微导管将能够实现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结合智能管理系统,提升使用体验和响应速度。通过引入智能芯片和多功能模块,微导管将具备更多功能,如自动识别血管内病变信息、生成诊断报告等。

3、生产工艺提升

上游精密设备(如微导管成型机)和高端原材料(如医用级硅胶、聚氨酯)的国产化率将逐步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从“代工生产”向“ODM+专利布局”转型。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微导管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确保其在高端应用领域的性能表现。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微导管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微导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1265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微导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微导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上下游行业分析、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投资前景分析、有关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